字好书
山中逢道士云公

《山中逢道士云公》

时间: 2025-05-10 08:52:45

诗句

春馀草木繁,耕种满田园。

酌酒聊自劝,农夫安与言。

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

采樵过北谷,卖药来西村。

村烟日云夕,榛路有归客。

杖策前相逢,依然是畴昔。

邂逅欢觏止,殷勤叙离隔。

谓予搏扶桑,轻举振六翮。

奈何偶昌运,独见遗草泽。

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

物情趋势利,吾道贵闲寂。

偃息西山下,门庭罕人迹。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2:45

原文展示

春馀草木繁,耕种满田园。
酌酒聊自劝,农夫安与言。
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
采樵过北谷,卖药来西村。
村烟日云夕,榛路有归客。
杖策前相逢,依然是畴昔。
邂逅欢觏止,殷勤叙离隔。
谓予搏扶桑,轻举振六翮。
奈何偶昌运,独见遗草泽。
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
物情趋势利,吾道贵闲寂。
偃息西山下,门庭罕人迹。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

白话文翻译

春天过后,草木茂盛,田园里满是耕作的身影。
我斟酒自饮,和农夫聊得很开心。
忽然听说荆山的隐士,时常出现在桃花源里。
有时我看到采柴的人经过北谷,也有卖药的商人来西村。
村子里的炊烟在黄昏时分升起,通往村庄的榛树小路上有归来的行客。
我在路上遇见了熟悉的朋友,依旧是往日的模样。
我们偶然见面,欢喜地停下聊天,关切地叙说着离别的情感。
他对我说,要让我飞向扶桑,轻松展翅高飞。
可惜我运气不好,只能独自留在这荒草之地。
我既嘲笑接舆的狂妄,又怜惜孔丘的遭遇。
世间万物趋利,我所追求的却是闲适与宁静。
我在西山下休息,门前鲜有人迹。
不知何时能再回到清溪边,与你一起炼制丹药。

注释

  • 荆山子:指隐居在荆山的道士。
  • 桃花源:古代文人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象征着宁静和安逸的生活。
  • 扶桑:传说中的神树,象征着长生与不老。
  • 接舆:指古代的隐士,常常被视为狂人。
  • 孔丘:指孔子,代表儒家思想,象征着清白与正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孟浩然与王维齐名,被称为“王孟”,其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孟浩然隐居生活的一段时间,反映了他与道士的相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时代背景上,唐代社会变革频繁,士人多追求隐逸,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及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山中逢道士云公》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展现了孟浩然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洞察。诗中的春天气息、丰盈的田园景象,勾勒出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开头描绘了春余草木繁盛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在与道士的相遇中,诗人不仅回忆起往日的友谊,也在交谈中流露出对人生的省思。道士的理想与诗人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后半部分则强调了物质与精神的矛盾,诗人选择了追求宁静与闲适,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浮躁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孟浩然的隐逸情怀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馀草木繁:春天过后,草木生长茂盛,象征生机。
  2. 耕种满田园:田园中到处是耕作的农民,描绘出一幅丰收的景象。
  3. 酌酒聊自劝:我斟酒自饮,与农夫畅谈,表现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4. 忽闻荆山子:突然听闻隐士的消息,暗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 时出桃花源:桃花源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诗人渴望逃避现实。
  6. 采樵过北谷:描绘出自然生活的真实场景,增加诗的生活气息。
  7. 卖药来西村:药商的出现,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与劳动的真实。
  8. 村烟日云夕:黄昏时分的村庄景象,静谧而美好。
  9. 榛路有归客:回家的行人,暗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温暖。
  10. 杖策前相逢:与老友相遇,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11. 依然是畴昔:旧友见面,情感依旧,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友情。
  12. 邂逅欢觏止:偶然相遇,欢喜相聚,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13. 殷勤叙离隔:关心地叙述着离别后的思念,情感真挚。
  14. 谓予搏扶桑: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由飞翔的渴望。
  15. 轻举振六翮:象征着飞翔与自由,反映了追求理想的心情。
  16. 奈何偶昌运:却因运气不佳,被困于此,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
  17. 独见遗草泽:孤独地留在荒草之地,表现出对理想的失落感。
  18. 既笑接舆狂:嘲笑隐士的狂妄,反映出对理想的思考与批判。
  19. 仍怜孔丘厄:怜悯孔子的遭遇,表达了对伟人遭遇的同情。
  20. 物情趋势利:世间万物趋向利益,反映出社会的浮躁。
  21. 吾道贵闲寂:我所追求的却是宁静与闲适,表达出诗人的理想。
  22. 偃息西山下:在西山下休息,表现出隐逸的生活方式。
  23. 门庭罕人迹:门前鲜有人来,反映出孤独与宁静。
  24. 何时还清溪:不知何时能再回到清溪,表达对逍遥生活的渴望。
  25. 从尔炼丹液:期望与道士一起炼制丹药,象征着追求长生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用“扶桑”比喻理想生活的追求。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营造出人和自然和谐的氛围。
  • 对仗:全诗行与行之间有着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生命宁静的追求。诗人在自然与社会之间,寻求一种内心的和谐与安宁,体现了唐代士人的思想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命的开始与希望。
  • 桃花源:理想生活的象征,追求宁静与美好。
  • 柴火与药:象征生活的朴实与自然的真实。
  • 西山与清溪:代表隐逸的栖息地,反映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桃花源”象征什么? A. 理想的生活
    B. 繁华的城市
    C. 战争的地方
    D. 学校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扶桑”象征着诗人希望_____

  3.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对社会浮躁的不满。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A
  2. 自由飞翔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情感真实。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元夕以道宅同苏管二君子 山居 重伤胡二 书浮丘左公传后 题士廉所藏渔图二幅 其一 孺庐编修再次前䪨二首索和 其二 春日湖上(四首) 春晚杂兴十二首 新兴 冰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絺句绘章 乘其不备 二人同心 大朝觐 百行 甲仗库 无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这么样 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遇结尾的成语 示字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方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难以为颜 保龄球 高朋故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