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诗 其十一

《诗 其十一》

时间: 2025-07-30 04:06:27

诗句

世间亿万人,面孔不相似。

借问何因缘,致令遣如此。

各执一般见,互说非兼是。

但自修己身,不要言他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4:06:27

原文展示:

世间亿万人,面孔不相似。
借问何因缘,致令遣如此。
各执一般见,互说非兼是。
但自修己身,不要言他已。


白话文翻译:

世间有亿万的人,面孔却各不相同。
我问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呢?
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看法,互相指责对方不对。
但我们只需修身自省,不要去评论他人。


注释:

  • 亿万人:形容人非常多,指代世间的众生。
  • 面孔不相似:强调每个人的外貌特征不同,象征个体差异。
  • 何因缘:为何会有这样的原因。
  • 各执一般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互说非兼是:互相指责对方的错误,无法兼容。
  • 自修己身:关注自身的修养和道德修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拾得,唐代著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洒脱、自然的诗风著称,常常关注个人修养与内心的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是人们追求名利、纷争不断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对人性和自我修养的思考,表达了对世态人心的深刻观察。


诗歌鉴赏:

《诗 其十一》通过对人面孔不相似的观察,引申出个体差异与人心纷争的深刻哲理。诗中首先以“世间亿万人,面孔不相似”开篇,简洁而有力,直接指出人类的多样性;接着提出“借问何因缘”,引导读者思考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似乎在探讨人性与个体认知的复杂性。

在接下来的“各执一般见,互说非兼是”,诗人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因观点不同而产生的冲突与争执。这种现象在社会中屡见不鲜,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刻画了一个普遍的现实——人们往往因坚持自己的看法而与他人产生隔阂。

最后的“但自修己身,不要言他已”,则是诗人的智慧结论。通过内省来达到个人的修养与和谐,诗人倡导的是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的生活态度。在纷扰的世界中,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才是解决纷争的根本之道。

整首诗在简洁的表述下,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既有对人性的观察,也有对个体修养的呼唤,展现了唐代诗人的哲学思考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间亿万人,面孔不相似。

    • 直观描述世界上人们的多样性,强调个体差异。
  2. 借问何因缘,致令遣如此。

    • 提出疑问,探讨个体差异的原因,表现出诗人的思考深度。
  3. 各执一般见,互说非兼是。

    • 指出人们因各自观点而产生的争执,表现出社会的纷争。
  4. 但自修己身,不要言他已。

    • 提出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强调关注自身而非他人。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如“世间亿万人,面孔不相似”。
  • 反问:通过“借问何因缘”引导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个体的差异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倡导个人自我修养,反思自身的问题,而不是随意批评他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面孔:象征个体的差异与独特性。
  • 修身:代表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内心的提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世间亿万人”,强调的是哪个方面? A. 各种职业
    B. 个体差异
    C. 生活环境

  2. 诗中提到“但自修己身”的意思是?
    A. 要求他人改变
    B. 注重自身修养
    C. 向他人请教

  3. 诗人通过“互说非兼是”反映了什么现象?
    A.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B. 人们的争执与不理解
    C. 对未来的展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相思》:同样探讨人际关系与内心情感。
  • 陶渊明《饮酒》:强调自我修养与自然和谐。

诗词对比:

  • 拾得《诗 其十一》与李白《将进酒》对比:两首诗在主题上都关注个体的处世态度,但拾得更强调内省与修身,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古诗词鉴赏与教学》

相关查询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长芦夫和尚真赞 诗一首 宿观山 观世音赞六首 以皮鞋底赠石推官三首 醉落魄 玉照泉 次韵子高即事 次韵高子勉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快刀斩乱麻 就粮 提手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无庸讳言 委屈 黑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捃采 趋炎奉势 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吸利 寥邈 凵字底的字 十磨九难 虎啸风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