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4:00
题东阿旅舍
作者: 蒋超伯〔清代〕
石乱不成路,东行常有声。
荒山无鸟语,瘠土半驴耕。
乘月投茅店,浇愁唤麴生。
夜来乡梦破,楼鼓报严更。
这首诗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第一句写道,石头乱七八糟,根本没有路可走,向东行走时总是听到某种声音。接着,荒山上没有鸟儿的鸣叫,贫瘠的土地上连驴子都只能勉强耕作。夜晚在月光下,投宿在茅屋中,借酒浇愁,唤醒了酿酒的酒生。最后,夜里乡里的梦破灭,楼上的鼓声传来,报晓了时辰的更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楼鼓报严更”可以联想到古代的报时方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
作者介绍:
蒋超伯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游历中的见闻和感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旅行途中,表现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在孤独环境中内心的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诗人内心的孤寂。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开头两句“石乱不成路,东行常有声”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颠簸难行的旅途,诗人面对的道路艰难,石头的杂乱无章象征着人生的多舛与不易。同时,环境的荒凉,鸟语的缺失,瘠土的耕作,进一步加深了旅途的孤独感。
接下来“乘月投茅店,浇愁唤麴生”展示了诗人虽在艰难中,却仍对生活保持了一丝希望。夜晚的月光照耀下,他选择在简陋的茅屋中休息,借酒浇愁,这里的“浇愁”不仅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自我安慰。酒与愁的交织,传递出诗人对人生苦涩的感受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夜来乡梦破,楼鼓报严更”则是全诗的高潮,乡梦的破灭让人心痛,而楼鼓的敲响又提醒着时间的流逝与现实的残酷。诗人在孤独的旅途中,时刻面对着时间的推移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写,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艰难旅途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孤独、无奈与渴望之间的复杂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内心的愁苦与对乡土的思念,展现了人们在逆境中对生活的坚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描写的环境主要是什么样的?
A. 繁花似锦
B. 荒凉无鸟
C. 山清水秀
D. 繁华热闹
填空题:诗中“浇愁唤__生”中的空缺应该填入什么词?
判断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在整首诗中是显而易见的。 (对/错)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