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7:36
赠张南史
作者:钱起 〔唐代〕
紫泥何日到沧洲,
笑向东阳沈隐侯。
黛色晴峰云外出,
縠文江水县前流。
使臣自欲论公道,
才子非关厌薄游。
溪畔秋兰虽可佩,
知君不得少停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诗中的“紫泥”象征着美好的信件,不知何时才能送到沧洲,似乎在期待着某种消息的传递。“东阳沈隐侯”则是提到了一位隐士,带着轻松的笑声,暗示对隐士生活的赞赏。接下来的描写中,黛色的山峰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迷人,而江水则宛如细腻的绸缎般流动。“使臣”想要讨论公道,而“才子”则不愿意被世俗所困扰。最后一句提到溪边的秋兰,虽然可以佩戴,但知道朋友无法长时间停留,表现出对友人的惋惜和思念。
作者介绍:钱起(约前770-835年),唐代诗人,因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隐逸风气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友人的关怀,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赠张南史》是一首表达友谊与思念的诗作,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美的描绘,还蕴含着对人生理想的深思。开头两句“紫泥何日到沧洲,笑向东阳沈隐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期待着某种联系。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用“黛色晴峰”和“縠文江水”展现了自然的美,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尤其是“溪畔秋兰虽可佩”,不仅仅是在描述兰花,更是反映了诗人对高洁品德的推崇。
整首诗通过对比“使臣”和“才子”,展现出对社会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知君不得少停舟”则是对友人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体而言,诗歌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中融入了深厚的人文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人生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意境更加深远。比如“黛色晴峰”与“縠文江水”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紫泥”象征什么?
“黛色晴峰”中“黛色”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东阳沈隐侯”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能为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和钱起的作品提供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