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4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48:30
未天晚。耐困人昼永,诗书抛乱。掩纱厨隐几南窗,神逐水沉香远。莲漏丁丁,一枕梦游,柳憨花暖。曾经惯。旧路儿桃源前度人散。怅望碧溪流水,好梦醒难抬倦眼。细思量处,又惹下暗愁无限。人何在风裳水佩,剩有绿阴幽馆。无端鸟语惊回,从何消遗。
黄昏时分,待在这里的人们在漫长的白昼中感到疲惫,诗书被随意抛弃。掩上纱帘,隐匿于南窗前,思绪随着水波漂流,香气渐远。莲花滴水,时而发出轻响,梦中游荡,感受着柳树和花朵的温暖。曾经习惯的景象,如今已不再。旧路通向桃源,曾经的人们早已散去。眺望碧溪流淌,梦中美好醒来时却难以睁开疲惫的双眼。细细思量,心中又涌起无尽的愁绪。人们都在何处,高风亮节的衣裳与水佩已不再,只剩下绿阴下的幽静馆舍。无端的鸟鸣将我惊醒,过往的记忆又从何而来?
顾太清,清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作品多带有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其诗作常蕴含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过往的追忆。
《阳台路》创作于清代,诗中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心情,反映了在繁忙生活中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阳台路》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黄昏的宁静与心灵的烦躁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的开头以“未天晚”引入,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紧迫感,紧接着用“耐困人昼永”表达出对漫长白昼的疲惫感,仿佛在提醒读者一场梦的结束。随着描写的展开,掩纱窗、莲漏声等细节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的氛围,但内心的忧愁却如影随形,尤其在面对“怅望碧溪流水”的时刻,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感愈加明显。
诗中的“旧路儿桃源”则引人联想到理想的人生境界,但现实中的散落与失去让人难以释怀。诗的结尾用“无端鸟语惊回”来表现对过往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哲理。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对黄昏时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诗中蕴含的孤独和思念,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引人深思。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代什么?
A. 理想的生活境界
B. 一种花卉
C. 水的流动
D. 诗书的内容
“怅望碧溪流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迷茫
C. 怀念与失落
D. 愤怒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感?
A. 碧溪
B. 鸟鸣
C. 绿阴幽馆
D. 以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