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7:2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7:26:04
列郡专城分国忧,
彤幨皂盖古诸侯。
仲华遇主年犹少,
公瑾论功位已酬。
草色青青迎建隼,
蝉声处处杂鸣驺。
千里相思如可见,
淮南木叶正惊秋。
这首诗表达了对崔使君赴寿州任职的祝福与惆怅。诗中提到各地的忧虑,古代诸侯的仪仗以及年轻的仲华(指的是刘备)与公瑾(指的是周瑜)的功名与地位。草色青翠,迎接着飞鸟,蝉声此起彼伏,千里之外的思念仿佛能够看得见,而淮南的树叶已经因秋天的到来而惊动。
刘长卿(约708—785),字允和,号岘山,唐代诗人,工于诗赋,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蕴含哲理,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国家政局动荡,地方官员频繁更换,诗中表达了对于崔使君前往寿州的祝福,同时流露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送崔使君赴寿州》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送别诗,表面上是对崔使君的祝福,实际上却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古代诸侯仪仗的描绘,表现出对崔使君身份的尊重与期待;而提到仲华与公瑾,则暗示了当时政治人物的年轻与成就,反映出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在自然意象的描绘上,青翠的草地与蝉鸣描绘出一种生机与活力,预示着新的开始;然而,千里相思与秋天的到来,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这种情感的对比,使整首诗在形式与内容上形成了和谐的统一,既有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又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剖析。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崔使君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真挚。
诗中提到的“仲华”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千里相思如可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草色青青迎建隼”中的“建隼”指的是什么?
此诗的深邃情感与自然意象结合,使其成为唐代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值得细细品味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