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0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00:50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
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
在洞庭湖的初秋,树叶纷纷落下,孤独的旅人无法抑制心中的愁苦。夜晚的明月照耀着天涯,江上的青山映衬着秋天的气息。经历了许多岁月,身为一官已到白发苍苍,心中所寄托的远方却在万里之外。长久以来被浮名所束缚,难道能不让海鸥感到羞愧吗?
作者介绍: 刘长卿是唐代著名诗人,字子华,号靖庐,世称“李白之徒”。他一生游历各地,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山水田园诗和咏怀诗。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作者独宿松江之际,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在孤独的环境中,诗人回首往事,沉浸在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之中。
《松江独宿》展现了诗人刘长卿在孤独之夜的深刻思索。诗的开篇以“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揭示了诗人身处孤寂的环境,落叶的景象唤起了他心中难以言说的愁苦。接下来“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苍茫的氛围,明月和青山的映衬使得孤独的情感更为深刻。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虽然身为官职,但岁月匆匆,白发苍苍,心中所寄托的理想却遥不可及,令人感到无奈和惆怅。最后两句“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则是对自身处境的深刻自省,浮名的束缚让他感到羞愧,似乎在自问,难道连自由自在的海鸥都不如?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凝练,既有个人对孤独的感叹,也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刘长卿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孤独、对人生无奈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洞庭”指的是哪个地方?
“孤客”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刘长卿的《松江独宿》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内心的思考,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描绘出一种宁静的美。两者在自然意象的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但情感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更强调外在景色,后者则更倾向于内心的挣扎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