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2:55
归沛县道中晚泊留侯城
作者:刘长卿 〔唐代〕
访古此城下,子房安在哉。
白云去不反,危堞空崔嵬。
伊昔楚汉时,颇闻经济才。
运筹风尘下,能使天地开。
蔓草日已积,长松日已摧。
功名满青史,祠庙唯苍苔。
百里暮程远,孤舟川上回。
进帆东风便,转岸前山来。
楚水澹相引,沙鸥闲不猜。
扣舷从此去,延首仍裴回。
这首诗在留侯城下,感慨历史的沧桑,询问子房(张良)的踪迹。白云已经远去不再返回,城墙高耸而空旷。追忆楚汉时期,听闻张良的才智和经济才能,能够运筹帷幄,改变天地。如今草木已生长,松树也已枯老。张良的功名尽在青史之中,而他的祠庙却只剩苍苔覆盖。百里之遥,夜色渐浓,孤舟在河上回旋。东风吹来,帆船顺风而行,转过山头。楚水轻轻流淌,沙鸥在空中悠闲飞翔。我轻轻敲击船舷,从此离去,目送着身影依然回头。
刘长卿,唐代诗人,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厚的历史感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感受,常蕴含哲理与思考。
此诗是在刘长卿归途中,经过留侯城时写的,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张良的怀念与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这首诗以留侯城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人物的追忆。开篇通过“访古此城下”引入主题,表现出作者对古人张良的敬仰与思念。接着,诗中通过白云的去留、城墙的崔嵬,隐喻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物的遗忘。尤其在“运筹风尘下,能使天地开”中,张良的智谋被高度赞扬,体现出诗人对历史贤人的追崇。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个人的感受,描绘了夜晚江河的孤舟,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思索的氛围。尤其是“扣舷从此去,延首仍裴回”,表现出作者在离去之时对历史的留恋与不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厚重。
访古此城下,子房安在哉。
在这古老的城下,张良(子房)如今身在何处呢?
白云去不反,危堞空崔嵬。
高耸的城墙在夕阳下显得空旷,白云已经远去再也不会回来。
伊昔楚汉时,颇闻经济才。
回想楚汉之际,张良的才智备受称道。
运筹风尘下,能使天地开。
他在战乱中运筹帷幄,能够改变天地的局势。
蔓草日已积,长松日已摧。
这里的蔓草日渐滋生,长松树也逐渐枯萎。
功名满青史,祠庙唯苍苔。
张良的功名早已载入史册,而他的祠庙却只剩苍苔覆盖。
百里暮程远,孤舟川上回。
在黄昏的旅途中,孤舟在水上悠悠回旋。
进帆东风便,转岸前山来。
顺着东风,船帆鼓起,转过前面的山峦。
楚水澹相引,沙鸥闲不猜。
楚水轻轻流淌,沙鸥在空中飞翔,毫无顾虑。
扣舷从此去,延首仍裴回。
我轻轻敲击船舷,从此离去,目送着身影依然回望。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历史的反思,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诗中提到的“子房”指的是谁?
诗人通过“白云去不反”表达了什么?
“进帆东风便,转岸前山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比较刘长卿的《归沛县道中晚泊留侯城》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但刘长卿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孤独感与历史的无情,而李白则更加强调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与自我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