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5:02
《清波引》 作者:姜夔 〔宋代〕
大别之幽处,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胜友二三,极意吟尝。
朅来湘浦,岁晚凄然,
步绕园梅,摛笔以赋冷云迷浦。
倩谁唤玉妃起舞。
岁华如许。
野梅弄眉妩。
屐齿印苍藓,渐为寻花来去。
自随秋雁南来,望江国渺何处。
新诗漫与。
好风景长是暗度。
故人知否。
抱幽恨难语。
何时共渔艇,莫负沧浪烟雨。
况有清夜啼猿,怨人良苦。
在大别山幽静的地方,心中每天都在想着这里的景致。与几位要好的朋友,尽情吟咏畅谈。最近来到湘江边,岁末的时节令人感到凄凉,徘徊在园中的梅花旁,提笔赋诗,描绘那迷雾中的孤舟。谁来唤起玉妃起舞呢?时光匆匆流逝。野梅花轻轻挑动着眉梢。鞋底踩在青苔上,渐渐地来去寻花。随秋雁南飞,遥望江国何处。写的新诗也随意而发。美丽的风景总是暗自流逝。老朋友可曾知道?心中抱有难以言表的幽怨。何时能同舟共济,别辜负了那沧浪中的烟雨。况且在清冷的夜晚,猿啼声声,令人心生怨苦。
“玉妃”指的是汉代王嫱,因其美丽而被称为玉妃。诗中通过她暗指美好而遥不可及的事物,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忆。
作者介绍: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宋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丽婉约,情感细腻。他的词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国破家亡,姜夔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清波引》是姜夔的一首经典词作,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湘江边的感受。开头几句中,作者通过“无一日不在心目间”表达了对这片幽静之地的思念,显示出他心中对故乡的深情。接着提到“胜友二三”,表现了与友人吟咏的乐趣,然而随着“岁晚凄然”的出现,诗人内心的忧愁逐渐浮现,转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倩谁唤玉妃起舞”一句,诗人借古代美人之舞,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也隐喻了现实中美好事物的难以寻觅。接下来的描写中,野梅和青苔的意象,增添了作品的清幽气息,让人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伤。
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尤其是“何时共渔艇,莫负沧浪烟雨”一句,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视。整首词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强烈的情感,使得作品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妃”象征什么?
诗人对湘江的感受是:
诗中“屐齿印苍藓”表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