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7:1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7:16:03
呈毛南仲
华岳 〔宋代〕
暮宿东溪一草堂,
倦和衣屦卧胡床。
梦随鸾去辽天阔,
夜到鸡鸣划地长。
早起不须禽为唤,
多忧谁谓草能忘。
清闲却愧毛南仲,
醉卧西窗一枕凉。
在东溪的一间草堂里,我傍晚时分宿夜,疲倦地和衣躺在胡床上。
梦中随鸾鸟飞去,辽阔的天空无边无际,
夜里鸡鸣时分,仿佛划过了漫长的时间。
清早起床不必等鸟儿来叫,
我反而忧虑,谁说草木能忘却呢?
享受清闲,却又感到愧疚,像毛南仲一样,
在西窗下醉卧,只得一枕凉意。
华岳,宋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此诗创作于隐逸生活的背景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清闲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呈毛南仲》是一首写意的诗,通过描写诗人在东溪草堂的夜晚生活,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对清闲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暮宿东溪一草堂”便设定了一个宁静的环境,描绘出一种隐居的生活状态。接着,诗人通过“梦随鸾去辽天阔”传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仿佛跟随神鸟飞向广阔的天空,象征着对世俗的逃避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夜到鸡鸣划地长”一句,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夜的宁静。诗人在清晨醒来时,发现不必等待鸟儿的叫唤而起,反映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但随之而来的“多忧谁谓草能忘”则表达了内心的矛盾,虽然享受着清闲的生活,却又感到对生活的忧虑与思考。最后一句“清闲却愧毛南仲”则是对毛南仲的自我反省,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中愧疚感的交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内心的挣扎,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怀与理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隐逸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了诗人对清闲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愧疚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草堂”代表了什么?
诗中“梦随鸾去”中的“鸾”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