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0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04:34
送吴炼师归王屋
作者: 张籍 〔唐代〕
玉阳峰下学长生,
玉洞仙中已有名。
独戴熊须冠暂出,
唯将鹤尾扇同行。
炼成云母休炊爨,
已得雷公当吏兵。
却到瑶坛上头宿,
应闻空里步虚声。
在玉阳峰下求学长生不老,
在玉洞仙境中已声名显赫。
他独自戴着熊须的冠冕暂时出门,
只带着鹤尾扇同行。
炼成云母不再做饭,
已经得到了雷公的任命。
他却要去瑶坛上面宿营,
应当能听到空中行走的虚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籍,字公济,唐代诗人,生于河南,卒年不详。他以古体诗著称,作品多描绘道教文化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张籍送别一位名叫吴炼师的道士,表达了对道教修行者的尊重与对长生理想的向往。背景可能是当时道教兴盛,人们对修炼成仙的渴望。
《送吴炼师归王屋》是一首充满道教哲学和理想的诗。全诗以优美的意象、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一个道士的修行之路。开篇即提到“玉阳峰”,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也象征着追求长生的理想。诗中提到的“玉洞仙中已有名”,暗示了吴炼师在道教界的地位,令人肃然起敬。
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现了道士的形象,独自戴着熊须冠,手持鹤尾扇,仿佛他即将踏上更高的修行之路。这种形象不仅体现了道教的传统服饰,也赋予了他一种超脱世俗的气质。再到“炼成云母休炊爨”,暗示他已达到了炼丹的高深境界,生活的琐事已不再需要。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他在瑶坛上宿营的情景,给人以超然的感觉,仿佛能听到来自空中的步虚声,象征着道士的灵魂在宇宙中自由游荡。这种境界,既是对道教理想的追求,又是一种对人生与自然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不仅体现了对道士的敬仰,也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向往。清晰的意象、流畅的节奏,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与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道教修行者的尊重与对长生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人们对超脱与自由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阳峰”代表什么意思?
A. 一座山
B. 修行的地方
C. 仙人的居所
“独戴熊须冠”中的“熊须冠”象征什么?
A. 道士的身份
B. 法器
C. 祥瑞的标志
诗中说吴炼师“已得雷公当吏兵”,这是什么意思?
A. 得到神的认可
B. 参与政府工作
C. 成为雷公的助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