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4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41:17
古钗堕井无颜色,
百尺泥中今复得。
凤凰宛转有古仪,
欲为首饰不称时。
女伴传看不知主,
罗袖拂拭生光辉。
兰膏已尽股半折,
雕文刻样无年月。
虽离井底入匣中,
不用还与坠时同。
这根古老的钗子掉入井中,失去了颜色,
如今在百尺深的泥中,终于被找到了。
那凤凰形状的钗子依旧有着古老的风韵,
想要作为首饰却不合时宜。
女伴们传来看,却不知道它的主人是谁,
轻轻拂拭着罗袖,透出光辉。
兰香的膏药已尽,钗头也已折断,
精美的雕文和图案也失去了年代感。
即使离开了井底被放入匣中,
也无法避免和堕落时光的命运相同。
作者介绍:张籍,字公辅,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生活琐事,富有情感,常常展现出对社会变化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风气与审美观念迅速变化之时。古钗作为一种古代饰品,象征着传统与美好,但在时代变迁中却显得格格不入,反映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落感。
《古钗叹》通过一件古老的钗子,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开头两句用“堕井无颜色”生动地描绘了钗子的失落状态,象征着古代美德和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消逝。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对钗子形状和状态的细致刻画,表现了尽管外表依旧,但其实已失去往日的光辉和价值。
“女伴传看不知主”一句,突显了人与物之间的疏离感,古钗虽美,却无人识得其主人,正如许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人遗忘。后面提到的“兰膏已尽”与“股半折”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失落感,古钗的损坏象征着传统文化的衰退。最后一句“虽离井底入匣中,不用还与坠时同”,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尽管钗子得到了新的保存,但它的命运依然无法改变。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既有对古代美的怀念,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细腻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一件古老的饰品,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以及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无奈,传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失落感。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物质文化的衰退,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测试:
古钗掉入何处?
A. 河中
B. 井中
C. 花丛
诗中提到的“凤凰”象征什么?
A. 传统
B. 美丽
C. 变化
“兰膏已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忙碌
答案:1.B,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