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5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0:23
原文展示:
晚春独酌有感 春晏岩谷秀,乔木环我居。 引此西涧泉,漍漍漱我除。 危桥跨方池,修竹万有余。 人间午阴静,鸟下惊游鱼。 清风清我堂,吏案无文书。 手携金仙经,讽诵自卷舒。 身闲去道近,地僻与世疏。 何须缓巧颊,摇曳王门裾。 谁谓我无友,萧然山谷间。 修竹乃佳客,清风如妙言。 撷彼林间笋,致酒方池边。 惟时春服成,花叶犹斑斑。 月出我已醉,扶归不知眠。 洒然中夜醒,起听西涧泉。 世累乍去念,放歌心浩然。 功名付长啸,持用乐目前。
白话文翻译:
晚春时节,我在岩谷中独酌,感到心旷神怡。四周高大的树木环绕着我的居所。我引来了西涧的清泉,让它在我的住处周围潺潺流淌。一座高桥横跨在方形的池塘上,周围种植着数不尽的修竹。午后的阳光下,人间显得格外宁静,鸟儿飞下惊动了池中的游鱼。清风徐来,吹拂着我的厅堂,案上没有公务文书的烦扰。我手捧着金仙经,自由自在地诵读。我身闲心静,离道不远,地处偏僻,与世隔绝。何必刻意修饰容颜,摇曳生姿于王侯之门。谁说我无友,在这寂静的山谷中,修竹便是我的佳客,清风如同妙语。我采摘林间的竹笋,带到池边佐酒。此时春装已成,花叶斑斑,月出时分我已醉倒,被人扶归却不知入睡。夜半醒来,洒脱自在,起身聆听西涧的泉水声。世间的烦恼突然远去,我放声歌唱,心情豁然开朗。功名之事,付之一笑,只求眼前的快乐。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此诗创作于晚春时节,诗人独酌于山谷之中,感受自然之美,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耒在晚春时节独酌于山谷之中,感受自然之美,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山谷、乔木、清泉、修竹等自然景物,以及诗人独酌、诵经、听泉的闲适生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晚春山谷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静谧与生机。诗人以“乔木环我居”、“修竹万有余”等句,展现了居所四周的茂密植被,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氛围。诗中“清风清我堂,吏案无文书”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对官场繁琐事务的厌倦。诗人通过“手携金仙经,讽诵自卷舒”等句,表达了对道教经典的喜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整首诗情感平和,语言清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通过对山谷、乔木、清泉、修竹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独酌、诵经、听泉等闲适生活的抒发,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中“身闲去道近,地僻与世疏”等句,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官场繁琐事务的厌倦。整首诗情感平和,语言清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修竹乃佳客,清风如妙言”中的“修竹”象征着什么? A. 高洁、坚韧 B. 柔软、易折 C. 茂密、繁盛 D. 枯萎、凋零
诗中“手携金仙经,讽诵自卷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对官场生活的向往 B. 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C. 对物质享受的追求 D. 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诗中“身闲去道近,地僻与世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A. 忙碌、充实 B. 闲适、超脱 C. 孤独、寂寞 D. 热闹、繁华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