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5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54:58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
作者:周邦彦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
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
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
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
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
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在宁静的郊外,城郭隐约可见,路途漫长,客人离去,车尘弥漫。
斜阳照落山头,余晖收敛,似乎依依不舍于孤城的栏杆。
踏着波光轻盈而行,经过短亭,又何须约定?
有黄莺劝我,解开绣鞍,慢慢引酒对春酌。
不记得归来的时候是早是晚,骑马时谁来扶持,醒来在朱阁中。
惊风动帷,扶着微醉,绕着红药花。
叹息西园的花已深,根本没有地方;东风又为何如此坏?
任由时光流逝,我依旧乐于自得其乐于洞天。
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北宋时期的词人、文学家,擅长词作,尤其以婉约派著称。他的词风华丽,情感细腻,常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周邦彦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通过词作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是一首充满婉约情感的词作,周邦彦以宁静的郊野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开篇的“悄郊原带郭”,以宁静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孤寂与思索。随着词意的发展,斜阳、孤城等意象交替出现,表现了诗人对夕阳西下、时光流逝的感慨。
“凌波步弱”一句,描绘了一种轻盈的行走状态,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从容与淡然。而“有流莺劝我”则通过自然的声音引出对酒的邀请,似乎在提醒诗人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最后,诗人对于东风恶劣的感叹,反映出对生活的不满和无奈。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熟虑与独特的审美情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词中“斜阳映山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伤感
C) 激动
D) 迷惘
“有流莺劝我”中,流莺起到什么作用?
A) 反衬
B) 引导
C) 叙述
D) 评价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忽视
B) 愉悦
C) 无奈
D) 否认
答案:1-B,2-B,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