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2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28:39
高人不解作生涯,唯有中堂书五车。
竹简多于孔氏壁,牙签新似邺侯家。
田园岂是子孙计,青紫今为里巷夸。
富贵早知皆有命,君应未厌十年赊。
高人们不懂得如何谋生,唯有书房中藏有五车的书籍。
竹简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孔子的书壁,牙签的样式新颖如同邺侯的家。
田园生活岂是为了子孙的计较,青紫的衣服如今成为街巷的夸耀。
富贵的命运早已注定,你应当不再嫌弃这十年的借贷。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是苏洵之子,苏轼之弟。以诗、文、词、赋等多种文体闻名,尤其以诗作见长。他与兄苏轼共同开创了宋代新诗风,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本诗作于苏辙隐居之际,表达他对人生、富贵与学问的思考。诗中反映了他对高人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体现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学问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深刻表达了苏辙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与思考。开头的“高人不解作生涯”彰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看法,认为真正的高人应当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富有,而非物质上的追逐。接下来的“唯有中堂书五车”,则突出了书籍的重要性,表现出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文化的珍视。诗中提到的“竹简多于孔氏壁”,更是将个人的学识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传承的责任。
“田园岂是子孙计,青紫今为里巷夸”这一句,则体现了苏辙对家庭和财富的看法。他认为,田园生活并不单纯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而是对个人价值的再认识。最后的“富贵早知皆有命,君应未厌十年赊”则是对命运的思考,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命运的接受。他对富贵的看法是早已注定,反映出一种对命运的淡然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精神上的富有而非物质上的繁华,反映了作者对命运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中堂书五车”指的是什么?
A. 富贵的家业
B. 书籍的数量
C. 田园的面积
苏辙对富贵的态度是:
A. 追求财富
B. 认为富贵是命中注定
C. 反对财富
在诗中,田园生活被认为:
A. 只为子孙考虑
B. 纯粹而简单
C. 是一种奢侈
对比苏辙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皆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但苏辙更注重精神与学问的追求,而李白则是在生活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中流露情感。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内容可为读者提供对《临江萧氏家宝堂》的全面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