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李抚辰屯田修州门

《次韵李抚辰屯田修州门》

时间: 2025-05-05 23:11:18

诗句

金月江涛壁垒颓,苍崖翠甓就新台。

咄嗟双阙还依旧,咫尺群山信有材。

画戟风生两衙退,飞桥日出万人来。

不因毁圮催兴筑,谁见雍容治剧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11:18

原文展示

次韵李抚辰屯田修州门
作者:苏辙

金月江涛壁垒颓,
苍崖翠甓就新台。
咄嗟双阙还依旧,
咫尺群山信有材。
画戟风生两衙退,
飞桥日出万人来。
不因毁圮催兴筑,
谁见雍容治剧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修州门外的风光与屯田的情景。金色的月光照耀着江水,波涛拍打着墙壁,苍翠的山崖上新建了高台。那两座高耸的阙门依然耸立,近处的山峦仿佛蕴藏着丰厚的材料。画戟随风舞动,两个衙门的士兵退去,日出时分,无数人们奔赴而来。如果不是因为毁坏与荒废促使人们重建,谁能看到如此雍容华贵、治理有道的治世才能?

注释

  • 金月:指的是月亮的颜色,形容清澈明亮的夜晚。
  • 江涛:江水的波涛,描绘了自然的壮丽。
  • 壁垒:指墙壁和障碍物,可能暗指防御工事。
  • 苍崖翠甓:苍翠的山崖和新建的台阶,象征人们的耕作与建设。
  • 咄嗟:表示呼唤或惊叹的声音。
  • 双阙:指两座高耸的阙门,象征着城市的门户。
  • 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
  • 画戟:古代兵器,象征着军队的威武。
  • 飞桥:形容桥梁高耸,连接两岸,象征交通的便利。
  • 不因毁圮:意思是即使经历了毁坏与荒废。
  • 雍容:形容气度或风度的从容华贵。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描绘江山美景与屯田建设,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和治国理政的重视。苏辙作为宋代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借用自然景象表现人文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轼的弟弟,以其散文和诗词闻名,风格清新自然,重视现实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苏辙任职于修州期间,意在描绘当地的自然风光以及屯田政策的实施,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和人民生活的关心。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韵李抚辰屯田修州门》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通过“金月江涛”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江山画卷,接着引入了屯田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建设新台的欣赏与期望。诗中“咫尺群山信有材”的描写,充分表达了对自然资源的信心,暗示屯田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

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而和谐,后四句则通过对比,突显出治国的艰难和成就的来之不易。“不因毁圮催兴筑,谁见雍容治剧才”,最后两句则深刻地反映了国家治理需要从失败和困境中汲取教训,重新振作的哲理。通过诗中细腻的意象,苏辙不仅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社会治理的深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月江涛壁垒颓:描绘夜晚的美丽景象,江水的波涛与崩溃的防御工事形成对比,暗示历史的变迁。
  2. 苍崖翠甓就新台:新台的建设与自然的苍翠相结合,表现出人们的创造力与自然的和谐。
  3. 咄嗟双阙还依旧:高阙仍然伫立,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
  4. 咫尺群山信有材:近处的山峦富饶,暗示农业发展的潜力。
  5. 画戟风生两衙退:军队的退却,暗示和平的到来。
  6. 飞桥日出万人来:繁荣的景象,描绘出人们趋向于屯田的热情。
  7. 不因毁圮催兴筑:无论经历怎样的毁坏,人们依然会重建。
  8. 谁见雍容治剧才:只有经历过艰难的人才能领悟治理的智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画戟风生”和“飞桥日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与社会建设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 拟人:将自然现象拟人化,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探讨了农业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关心社会、重视现实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月:象征美丽与宁静。
  • 江涛:代表力量与自然的不可抗拒。
  • 苍崖:象征坚韧与持久。
  • 新台:代表建设与希望。
  • 画戟:象征军事与威严。
  • 飞桥:象征交通与繁荣。

这些意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月”主要指什么? A. 太阳
    B. 明亮的月亮
    C. 星星

  2. “咫尺群山信有材”中的“咫尺”意思是: A. 很远
    B. 非常近
    C. 高山

  3. 诗中提到的“画戟”象征什么? A. 农田
    B. 军队
    C. 建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对比作品:李白的《庐山谣》

  • 主题与风格:两首诗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辙更关注社会治理与人文关怀,而李白则偏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李白与苏轼的诗歌比较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舒有常知县赴永春 题贝教谕容与轩 善乐堂 高巨川挽诗 观海生诗为临海令作 贫乐堂 次韵陆伯阳林塘晚咏兼简雷道夫 其二 次韵陆伯阳林塘晚咏兼简雷道夫 其一 题鄂渚赠别图送人归庐陵(二首) 题鄂渚赠别图送人归庐陵(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甘当 追奔 遗患无穷 追风掣电 隶字旁的字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帖耳俯首 提土旁的字 不三不四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面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忡惙 青丝白马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金城桃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牛眠龙绕 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