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21
台城路
作者:杨芳灿 〔清代〕
柳丝不绾离人住,
篷窗一枕残醉。
衣上香痕,酒边愁绪,
小梦暗随潮尾。
红牙拍碎,
忘不得樽前,销魂曲子。
解说相思,晓寒曾汲井华水。
轻桡堤畔初舣,
望高楼天末,个人憔悴。
林月微黄,溪风澹碧,
夜色半江迢递。
倚舷凝睇,
又津鼓频催,峭帆千里。
渺渺啼鸦,水天渔唱起。
诗中的意境描绘了一位离人独自在窗前回忆往昔,心中充满了对爱人的思念和伤感。柳枝轻柔地垂下,仿佛象征着离愁别绪;醉意未消,衣服上沾染着香气和酒味,愁绪难以释怀。小梦随着潮水悄然来去,红牙杯中的酒曲令人难以忘怀。清晨的寒意似乎在讲述着相思,曾经的水井边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轻舟在堤岸停靠,期盼再次相见,却只见高楼远在天边,自己却愈发憔悴。月光微黄,溪风轻柔,夜色令人感到无尽的思念。倚在船舷上凝视远方,耳边传来鼓声,船帆渐渐远去,渔歌轻唱,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离愁。
作者介绍:杨芳灿是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其作品常透出淡淡的忧伤与思念,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清晨,诗人可能在外游历,回忆着与爱人相处的点滴,因而产生了对离别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诗中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台城路》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意象,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开篇引用柳丝,既是自然景观的写照,又暗含了人心中的离愁。诗中的“篷窗一枕残醉”让人感受到一种醉后无力的无奈,似乎在提醒读者,醉酒之后的思绪更加迷离。随着诗句的推进,衣上香痕和酒边愁绪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也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痛楚。
在意象构建上,诗人通过“红牙拍碎”这一细节,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去的苦涩结合在一起,令人心生共鸣。诗中提到的“晓寒曾汲井华水”,则不仅是对往昔的回忆,也表明了对平凡生活的珍视与思考。轻舟、水天、渔歌等意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既美丽又充满情感的深邃。
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呈现出一种细腻而又哀伤的美感,诗人用特有的艺术语言将身处异地的孤寂和对爱人深沉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最终,诗中传达出的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刻思考,值得细细品味和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离人的思念与孤独的感受,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柳丝不绾离人住”中的“柳丝”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离愁
C. 生活
D. 希望
诗人通过“晓寒曾汲井华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轻松
B. 忧伤
C. 幸福
D. 愤怒
下列哪句诗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
A. 轻桡堤畔初舣
B. 望高楼天末,个人憔悴
C. 渺渺啼鸦,水天渔唱起
D. 红牙拍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作品与《台城路》在情感基调上相近,均展现了诗人对离愁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