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9:27
台城路 题吕箫史一凤秋夜读书图
作者:曹景芝
江南烽火连天炽,
移家鹿门深处。
落拓青衫,
凄迷红泪,还读兰成词赋。
萧萧乱舞。
剩落叶西风,
几株枯树。
门掩黄昏,一灯挑尽冷吟苦。
小窗闲坐抱膝,
离骚披半帙,
魂断如许。
欧子秋声,
白公长恨,并作今宵愁绪。
零砧碎杵。
更瑟瑟飞来,
和成凄楚。
掩卷伤心,又听山鬼语。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战火纷飞的江南,远离家乡,生活在深山之中的孤独与哀伤。诗人穿着青衫,流下红泪,仍在阅读王兰的词赋。秋风萧瑟,落叶纷飞,枯树伴着他孤独的身影。黄昏时分,门紧闭,独自点灯吟咏,内心充满苦涩。小窗前,他抱着膝盖,翻阅《离骚》,感慨万千。诗中提到的“欧子秋声”和“白公长恨”,引发他无尽的愁绪。随着零星的砧声和碎杵声,凄凉的气氛愈加浓厚。最后,他又听到山鬼的低语,似乎在诉说着更多的悲伤与孤独。
作者介绍:曹景芝(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文风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具有很强的历史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时期,诗人可能身处战乱的环境中,因而感受到深切的孤独与无奈。同时,诗中提到的读书场景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的执着与追求,尽管外部环境严酷,内心却依然保持着对文化的热爱。
《台城路》是一首充满哀愁与思考的诗。诗人在烽火连天的背景下,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文学的坚持。特别是“零砧碎杵”的声音和“山鬼语”的低语,塑造了一个凄楚的氛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诗的结构上,采用了散文诗的形式,将景与情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枯树、落叶的描写,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衰败。同时,提到的古人及其作品,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个人命运的深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成功地传达了时代的悲情与个人的孤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透过对战乱、孤独、文学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文化的热爱与对命运的无奈,展现了浓厚的悲伤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江南烽火”指的是什么?
A. 和平的生活
B. 战火纷飞
C. 田园风光
D. 河流清澈
“零砧碎杵”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忙碌的生活
B. 孤独的情感
C. 欢乐的氛围
D. 和谐的自然
“离骚”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诗人的希望
B. 诗人的忧伤
C. 诗人的快乐
D. 诗人的无奈
答案: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