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4:23
南都石黛扫晴山。
衣薄耐朝寒。
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
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
南方的城市,碧绿的山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我穿着轻薄的衣服,依然能抵挡早晨的寒意。
一夜之间,东风吹来,海棠花落,楼上我卷起帘子观看。
如今阳光明媚,温暖如洗,南边的街道上,马鞍也显得温暖。
往日的游赏园林,如今喜庆无风雨,春天的鸟儿报喜平安。
“海棠花”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以象征美丽与短暂,诗人通过描绘花谢来表达对春天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南都”指的是南方的城市,如南京等地,代表着温暖的气候和丰富的文化。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逸,宋代著名词人,擅长词曲。他的词风清新婉约,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少年游(黄钟)》是周邦彦在春天时节创作的,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喜爱和对往昔游赏的怀念。
《少年游(黄钟)》以清新自然的描写和悠然自得的心态,展现了春天的美好。诗中通过对南都晴山、海棠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丽而温暖的春日氛围。开头的“南都石黛扫晴山”就直接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明的春日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衣薄耐朝寒”,则传达了春天乍暖还寒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美好春光的珍视。随着东风的吹来,海棠花的凋谢,作者在楼上卷起帘子,意外的感受到了一种时光流逝的惆怅。
而最后的“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则转为积极的描述,表现了春光明媚的景象,仿佛一切都在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诗人以春鸟的鸣叫作为结尾,传达出一种安宁幸福的感觉,展现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由感伤到欢愉的变化,充分展现了周邦彦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受。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敏感。
诗中提到的“南都”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北方城市
B. 南方城市
C. 西方城市
“海棠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丽与短暂
B. 冬天的寒冷
C. 秋天的丰收
诗中提到的“春鸟报平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安宁与希望
C. 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