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答元奉礼同宿见赠

《答元奉礼同宿见赠》

时间: 2025-05-01 03:59:16

诗句

相逢俱叹不闲身,直日常多斋日频。

晓鼓一声分散去,明朝风景属何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9:16

原文展示:

《答元奉礼同宿见赠》 白居易

相逢俱叹不闲身,
直日常多斋日频。
晓鼓一声分散去,
明朝风景属何人。

白话文翻译:

在相遇时,我们都感叹自己身不由己,
整日里常常是斋戒的日子频繁。
晨鼓敲响,大家纷纷散去,
明天的美景又将归属给谁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相逢:相遇、见面。
  • :叹息、感叹。
  • 不闲身:意指身不由己,难以自由。
  • 直日:指整天、整日。
  • 斋日:指斋戒的日子。
  • 晓鼓:清晨时分的击鼓声。
  • 分散:离开、散去。
  • 风景:自然景色。
  • :归属于。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斋日”暗示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常以斋戒修身为重,表现出一种清净自守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关注社会民生而著称。其诗作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语言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白居易与友人元奉礼同宿时,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反映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相逢的场景为起点,紧接着表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通过“相逢俱叹不闲身”,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感,仿佛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摆脱生活的束缚。接下来的“直日常多斋日频”更是传达了一种生活的单调与乏味,斋戒象征着一种清修的生活方式,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显得有些沉重与拘束。

“晓鼓一声分散去”一句,描绘了清晨的寂静与离别的场景。晨鼓的声响不仅是清晨的开始,也是人们生活的开始,暗示着繁忙与责任的回归。最后一句“明朝风景属何人”则引发了对未来的思考,明天的美景又将属于谁?这是对生活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融入了对生活的哲理思考,白居易以平易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道理,令人在感叹之余,生出更多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逢俱叹不闲身:在相遇时,大家都叹息生活的忙碌,无法轻松自在。
  • 直日常多斋日频:日复一日,斋戒的日子越来越多,象征着生活的单调与乏味。
  • 晓鼓一声分散去:清晨的鼓声响起,大家纷纷离去,暗示日常生活的开始。
  • 明朝风景属何人:对未来的疑问与惋惜,生活的美好又将归属给何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相逢”与“分散”,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风景”赋予主观情感,暗示美好事物的流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相遇、离别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无奈与感慨的情绪,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相逢:象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斋日:象征清净与自律,但也暗含生活的单调。
  • 晓鼓:象征时间的流逝,生活的规律。
  • 风景:象征生活的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相逢俱叹不闲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无奈
    c) 愤怒

  2. “晓鼓一声分散去”中的“晓鼓”指的是什么? a) 晚上的鼓声
    b) 清晨的鼓声
    c) 中午的鼓声

  3. 诗的最后一句“明朝风景属何人”意味着什么? a) 明天的美好将属于谁
    b) 明天不会再有风景
    c) 明天的风景会很丑

答案:

  1. b) 无奈
  2. b) 清晨的鼓声
  3. a) 明天的美好将属于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尽情享受当下。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答元奉礼同宿见赠》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以送别为主题,但白居易更多地表现出生活的无奈,而王维则更多地寄托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全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途中见杏花 登汉州城楼 经蔡坚墓 西京道中闻蛙 隋堤 上巳日 富水驿东楹有人题诗(笔迹柔媚,出自纤指) 浙东筵上有寄 木笔花 古离别(杂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扣墀 砰击 方字旁的字 奔头 瓜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精疲力尽 旁征博访 苦语软言 乡开头的成语 首字旁的字 膝行而进 包含尨的词语有哪些 笑脸 管城子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手字旁的字 包含耆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