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5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56:07
忆昨金门侍,晨参玉佩声。
解缨青琐闼,束载锦官城。
日与长安远,春随上苑生。
执鞭非所好,独抱峦轩情。
回忆昨天我在金门侍卫的情景,早晨听到了玉佩的声响。
我解开缨带走出青色的闸门,乘车前往锦官城。
太阳与长安的距离渐行渐远,春天伴随着我在上苑中生发。
我并不喜欢执鞭驾车,只想独自享受山峦与轩窗的情趣。
此诗中提到了长安和锦官城,二者均为历史上著名的城市,代表着繁华与文化。长安作为唐代的都城,象征着权力和荣耀,而锦官城(成都)则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归属与宁静。此外,诗人提到的“玉佩声”与“晨参”暗示了一个高雅的生活场景,显示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日,诗人在春天的晨光中感悟到生命的蓬勃与自然的美好,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以怀旧的语调开篇,描绘了一个春日清晨的景象,诗人通过对金门侍卫生活的回忆,展现了他内心的感慨。诗中“晨参玉佩声”不仅描绘了晨曦中玉佩的清响,更流露出诗人与世俗生活的割裂感。接着,诗人在“解缨青琐闼”中解开缨带,象征着他对束缚的解放与追求自由的渴望。
“日与长安远,春随上苑生”两句,诗人通过距离的拉远,表现了对长安繁华的淡漠,春天的生长则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活力。最后一句“执鞭非所好,独抱峦轩情”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美好紧密结合,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选择独自享受山水的闲适生活,透露出对世俗繁华的逃避与向往。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李弥逊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体现了他在繁华背后的孤独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繁华的反思,体现了对自然与自由的渴望,透露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展现了李弥逊独特的生活态度和艺术风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对“执鞭”的态度如何?
诗中的“春随上苑生”说明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