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2:44
春日奉陪子安诸公游石门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提壶唤新春,病客春思搅。
茶瓯曲肱罢,联屐事幽讨。
叩门探繁香,翠蔓花尚少。
却携二三子,深行出飞鸟。
羊肠走鸣泉,凤尾摇寒篠。
俯窥万蟛烟,筇声响林杪。
汤休真解事,煮饼禅坊悄。
杯盘坐晚涧,落业风自扫。
眼明玉华阴,桃枝露红小。
更倾樽中馀,邀月下云表。
澄江静可鉴,合嶂青未了。
石梁接楼居,屋解挂参昂。
谁知人间世,仿佛见三岛。
烟尘暗中原,怀抱镇煎焰。
一行瘴海头,岁月不知老。
金兰有佳士,相见独不早。
于蒿得长松,颇亦慰枯杭。
春风正颠狂,日日被花恼。
欢来即相觅,真处在草草。
身名两姑置,有酒为君倒。
提壶叫来新春,病中的我思绪纷乱。
茶杯放下,懒于讨论闲事。
敲门探访香气,藤蔓花儿还不多。
我带着几位朋友,深行到鸟儿飞翔的地方。
小路上泉水潺潺,凤尾草随风摇曳。
俯身看那万缕烟雾,竹杖声响在林间。
汤休真懂人情,煮饼的禅房安静。
酒杯盘子在晚涧旁,落叶随风自扫。
眼明亮如玉,桃枝露出小红点。
再倾杯中余酒,邀月共饮云端。
澄江静静如镜,青山依旧未尽。
石桥连着楼居,屋檐下挂着参天的松。
谁知道人间世事,仿佛见到了三岛。
烟雾笼罩着原野,心中怀着宁静的火焰。
一行人走到瘴海边,岁月不觉已老。
知心朋友相聚,偏偏不早见面。
在蒿草中得见松树,亦能慰藉我这枯燥的生活。
春风正肆意,日日被花儿困扰。
欢聚时便相寻,真正处在草莽之间。
身名两者都放下,有酒为君倒酒。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日,诗人陪伴友人游玩石门,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愉快心情。在自然的景色中,诗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岁月的流逝。
《春日奉陪子安诸公游石门》是一首描写春日游玩的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在游玩过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思绪纷乱但又乐在其中。诗中的景象描绘得细腻而生动,例如“羊肠走鸣泉”,生动展现了小路上泉水的流淌以及春天的气息。与此同时,诗人将个人的感受与自然的景象紧密结合,表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多处使用了对仗和声韵的技巧,使得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流畅自然。比如“茶瓯曲肱罢,联屐事幽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闲聊的惬意时光;“澄江静可鉴,合嶂青未了”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心情。
整首诗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在春日的游玩中,感受到生命的流转和朋友的珍贵,既有对当下的享受,也有对未来的思考。这种情感上的交融,使得诗歌不仅仅是风景的描绘,更是内心情感的流露,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人提到的“羊肠”指代的是:
A. 小路
B. 河流
C. 花园
D. 山峰
诗中提到的“三岛”象征:
A. 朋友
B. 人间仙境
C. 春天
D. 生命的流逝
诗人在春日游玩时的心情是:
A. 忧郁
B. 疲惫
C. 欢快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弥逊的作品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风光,李弥逊着重于春日的生机与友谊的温暖,而王之涣则更强调高处的视野与壮丽的景色。前者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后者则体现了豪放的壮志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