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5:0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00:57
半夜雷车惊蛰,初春雨脚穿江。
梅花应已满山香。急驾兰桡画桨。
一带青山如沐,半湾绿水停航。
白云渺渺雪茫茫。明月天连纸帐。
半夜里,雷声轰鸣,惊醒了春天的蛰伏,初春的细雨如丝般飘洒在江面上。山上梅花的香气应该已经弥漫开来,我急匆匆地划着兰桡,轻轻地撩动着船桨。远处青山如同沐浴在春光中,江水在湾中静静停留。白云朦胧,似乎被雪覆盖,明亮的月光映照着天边的纸帐。
“惊蛰”是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的时节。梅花是春天的代表花卉,象征着坚韧和高洁。诗中运用这些典故,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也传达了对美好自然的赞美。
陆求可(约1660-约1730),字云阳,号南湖,清代诗人。生于浙江,擅长诗词、杂剧,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作品富有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
这首《西江月》创作于初春,诗人乘船游览,感受春天的气息,描绘自然景色。春天的到来让人心生欢愉,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期盼与赞美。
《西江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初春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的“半夜雷车惊蛰”以雷声唤醒沉睡的大地,象征着春天的来临,给人以惊喜和期待。接着,细雨如丝般洒落,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气氛,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柔和。诗中提到的梅花,更是春天的象征,暗示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的萌发。
“急驾兰桡画桨”一句,描绘了诗人划船的急切,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渴望和对自然的亲近。接下来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青山与绿水交融,白云与明月相映,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的悠然自得。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描绘了初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主题围绕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传递,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中“惊蛰”指的是什么?
a) 夏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冬天
“急驾兰桡画桨”中“兰桡”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
b) 一种船桨
c) 一种草
d) 一种花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哪个季节的?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