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0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6:39
湖上萧萧疏雨过,
山头霭霭暮云横。
陂塘水落荷将尽,
城市人归虎欲行。
谁谓江湖居,而为虎豹宅。
焚山岂不能,爱此千竿碧。
湖面上轻轻的细雨刚刚过去,
山顶上弥漫着朦胧的暮云。
水塘的水位已经下降,荷花快要凋谢,
城市里的游人纷纷归去,想要去打猎。
谁说江湖之地就是人们居住的地方,
实际上却成了虎豹的栖息地。
难道焚烧山林就不能做到吗?我更爱这千杆翠竹。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清新、自然著称,擅长山水田园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本诗作于苏轼晚年,借竹子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反思。长年生活在南方的他,目睹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发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感悟。开篇的“湖上萧萧疏雨过”,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觉,雨过天晴,湖面上似乎还残留着雨滴的痕迹。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也暗示了生活中的短暂与变迁。
“山头霭霭暮云横”则引入了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象,远山的云雾与暮色交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这里的“霭霭”二字,更是将云雾的沉静与山的巍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极具画面感的自然图景。
接下来的“陂塘水落荷将尽”,则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荷花的凋谢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而“城市人归虎欲行”则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与欲望。这里的“虎”不仅是狩猎的象征,更暗示了人性中潜在的野性与贪婪。
全诗的最后两句“焚山岂不能,爱此千竿碧”发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思考:虽然人类可以轻易地破坏自然,但真正让人留恋的却是那无尽的青翠竹林。此处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诗歌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强调了珍视自然的重要性,警示人们应尊重与和谐共处。
诗中“陂塘水落荷将尽”所表达的意思是:
A. 荷花盛开
B. 荷花快要凋谢
C. 荷花仍在盛开
D. 荷花不再生长
诗中“焚山岂不能,爱此千竿碧”表达的情感是:
A. 对破坏自然的无奈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社会的愤怒
D. 对生活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