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5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54:10
忆昨离少城,而今异楚蜀。
舍舟复深山,窅窕一林麓。
栖泊云安县,消中内相毒。
旧疾甘载来,衰年得无足。
死为殊方鬼,头白免短促。
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北。
别家长儿女,欲起惭筋力。
客堂序节改,具物对羁束。
石暄蕨芽紫,渚秀芦笋绿。
巴莺纷未稀,徼麦早向熟。
悠悠日动江,漠漠春辞木。
台郎选才俊,自顾亦已极。
前辈声名人,埋没何所得。
居然绾章绂,受性本幽独。
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
事业只浊醪,营葺但草屋。
上公有记者,累奏资薄禄。
主忧岂济时,身远弥旷职。
循文庙算正,献可天衢直。
尚想趋朝廷,毫发裨社稷。
形骸今若是,进退委行色。
我回忆起昨天离开少城,而如今身处异地楚蜀。
我在深山中停留,幽静的山林环绕在脚下。
栖息在云安的地方,内心却充满了愁苦。
旧病再次发作,年纪渐长无力回天。
死去后我将成为异乡的鬼魂,白发苍苍免于短促。
老马依旧向南望云,南雁却意在北方。
离别的家庭中长大了儿女,想要振作却感到羞愧无力。
客堂的序节已改,面对事物感到无奈。
石头上温暖的阳光洒落,蕨菜的芽紫色可爱,
水边的芦笋绿意盎然。
巴蜀的莺鸟还未稀少,麦子却早熟。
悠悠的日子在江面上流逝,春天的气息在树林中消逝。
台郎们选拔才俊,自顾自已已到极点。
前辈的声名和成就,有谁能够得到呢?
居然束缚自己的身份,内心本是幽静独处。
平生所栖息的地方,必定要种几竿竹子。
事业不过是浊酒,营造的只是草屋。
上公有记者,频繁奏章却资薄禄微。
主上的忧虑又怎能解决时政,身在远方更是无能为力。
循着文庙的教导算计,献上可行建议。
我仍想趋赴朝廷,哪怕微薄之力也想为国家效劳。
如今的身体已如此,进退间不过是神色变化。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客堂》写于杜甫晚年,正值国破家亡之际,他在流亡生活中常感孤独与无奈,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客堂》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和对人生感慨的诗。杜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奈,诗中表达了一种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力感。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环境,从“离少城”到“异楚蜀”,展现了他身处他乡的彷徨。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的感悟,提到自己年老体衰,面临死亡的无奈。杜甫在诗中通过“老马望云”与“南雁意在北”的意象,象征着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现实无能为力的忧虑。
杜甫的诗作往往以写实著称,他善于通过细微的描写展现深刻的情感。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景物描写,如“石暄蕨芽紫,渚秀芦笋绿”,构建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与他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渴望与对现状的无奈。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深邃与广阔的胸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奈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杜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渴求,体现了他作为伟大诗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客堂》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诗中提到的“少城”指的是作者的?
诗中“老马终望云”意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