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1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4:58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边际的阴霾长久不散,晨光已经难以辨认。檐下的雨水淋湿了帷幔,山中的云层低低地笼罩着墙壁。鸬鹚在浅井边窥探,蚯蚓则爬上了深堂。车马的声音显得格外萧索,门前的杂草却疯长着。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著称,常以个人的遭遇反映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苦难。
创作背景:这首诗成作于杜甫晚年,他在战乱和动荡中生活,常常感受到无奈与孤独。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个人心境的结合,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自然的变迁。开篇“边秋阴易久”,即勾勒出一种压抑而沉闷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阴霭中停滞。杜甫善用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感受,随后的“檐雨乱淋幔”则展现了外界环境对人的影响,雨水的淋湿不仅是自然现象,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伤。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二句,形象生动,在描绘生物的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渺小。鸬鹚的窥探和蚯蚓的爬行,似乎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和求生的本能。最后两句“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形成鲜明对比,车马的萧条与草木的繁茂,带出一种生存的矛盾与对比,体现了社会的冷漠与自然的无情。
整体来看,杜甫在这首诗中将个人的悲苦与社会的萧条交织在一起,表现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深邃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困惑与无奈,反映了社会的冷漠与人类内心的挣扎。同时,展现了尽管环境严酷,生命依然顽强生存的主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鸬鹚”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一种植物
C. 一种昆虫
答案:A
诗中“檐雨乱淋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生机勃勃
B. 悲伤与无奈
C. 喜悦与欢笑
答案:B
本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萧索
C. 夏天的热情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