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2:51
长江二首
作者: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
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
色借潇湘阔,声驱滟滪深。
未辞添雾雨,接上遇衣襟。
长江的水流汇聚成千上万,瞿塘峡口争先恐后。
朝宗之水让人们共同欣赏,盗贼的存在又有谁能尊重呢?
孤石隐匿如同骏马,高高的藤萝垂下饮水的猿猴。
归心在波浪中不同于此,何以此刻翻滚不止?
浩浩荡荡的水流终究不会停止,才知道东海之边即将到来。
众多的河流归向大海的意图,万国的心意都在奉献给君王。
色彩仿佛借了潇湘的宽阔,声音驱动着滟滪的深邃。
未曾告别的雾雨,正好与衣襟相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关注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长江二首》是杜甫在晚年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承载了他对家国的情感。
《长江二首》通过描绘长江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深切思考。诗中通过众水汇聚、孤石高萝等意象,展现了长江的磅礴气势和丰富内涵。杜甫以“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点明了河流的归属,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诗中描绘的景象既有宏观的自然景观,也有细致的人文关怀,形成鲜明对比,赋予了作品更深的哲理性。
杜甫在诗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诗的最后两句“未辞添雾雨,接上遇衣襟”更是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惆怅与忧虑。整首诗不仅仅是对长江的赞美,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深刻反映了诗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长江为线索,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展现了杜甫作为诗人的责任感与人文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甫的《长江二首》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山脉
B. 江河
C. 森林
D. 草原
诗中提到的“朝宗”是指什么?
A. 河流的汇聚
B. 皇帝
C. 战争
D. 市场
诗的最后一句“接上遇衣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亲近自然
D. 恐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