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4:33
送俞尉
作者: 方岳 〔宋代〕
空山十日雨,茅屋无炊烟。
五饥尚可忍,夜读声琅然。
荒寒数家聚,生理尤堪怜。
频年岁不入,枯草生秋田。
春深麦犹稚,米斗直万钱。
悲哉几斛愁,博此半釜上衍下食。
前村老翁姥,语笑何由缘。
问知好官人,发廪不我朘。
常时有司吝,宁肯圭撮捐。
官来剖私量,不受吏舞权。
中流一壶济,空复宽眼前。
高轩忽予过,剪韭相留连。
九华元老苍,归袖何翩翩。
官无高与卑,为政要可传。
使我一念存,所至民瘼痊。
常平吾故人,问俗惟初搴。
为言民戚休,毋可诿老天。
吾方屏田庐,不敢驰书笺。
并声绝宣城,倘寄晴云篇。
空山中下了十天的雨,茅草屋里没有炊烟。
即使五天没有吃饭也能忍耐,夜里读书的声音清脆悦耳。
荒凉的地方只有几户人家聚集,生计困难令人心痛。
多年来没有丰收,枯草长满了秋田。
深春时节麦子依然幼小,米斗的价格已直逼万钱。
可悲啊,几斛愁苦,勉强维持着半锅残羹。
前村的老翁和老妇,笑谈何其无奈。
我问知名的官员,为什么发仓不施舍给我。
常常有官吏吝啬,宁愿捐出几片玉石。
官员来剖析私量,不受吏舞权的影响。
中流一壶可以济世,眼前却空虚寡淡。
高楼突然经过,剪韭相留连。
九华山的老者苍白,衣袖飘舞如翩翩。
官位无高低,为政者的道理应传递。
只要我心存一念,所到之处民间疾苦得以痊愈。
常平的老朋友,询问风俗却仍是初见。
他说民众的苦难要休止,不能全怪老天。
我正屏息在田庐,不敢轻言书信。
音信隔绝于宣城,若有晴云的作品寄去。
方岳,字子岳,号南山,生于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送俞尉》创作于方岳生活的动荡时期,诗中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民生困苦的同情和对官吏的不满,突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这首诗以“空山十日雨,茅屋无炊烟”开篇,意境深远,描绘了一个沉寂而又孤独的山村生活。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乡村人民在艰难困苦中的坚韧与无奈。诗中提到“生理尤堪怜”,不仅表达了对民众生计的关注,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随着诗句的展开,描写了农田的荒凉、物价的飞涨,以及老百姓的愁苦,显示出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诗中通过“常时有司吝,宁肯圭撮捐”一语,对官吏的贪婪和吝啬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表现出对良知官员的渴望和对腐败现象的愤慨。同时,诗中“使我一念存,所至民瘼痊”则传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和美好社会的向往,表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讽的方式,深化了主题,唤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示了方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诗人的深邃思想和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怒,表达了其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主题鲜明而深刻。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主体,反映出诗人在困境中的思考和情感。
选择题:诗中提到“茅屋无炊烟”,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春深麦犹稚”,意指春天麦子仍然____。
判断题:诗中“使我一念存”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