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陂子迳五十余里,乔木蔽天,遣闷七绝句

《过陂子迳五十余里,乔木蔽天,遣闷七绝句》

时间: 2025-05-01 03:32:19

诗句

山穷喜见一平川,不似林中不识天。

只出此山灾便散,何须更问小行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2:19

过陂子迳五十余里,乔木蔽天,遣闷七绝句

原文展示:

山穷喜见一平川,不似林中不识天。只出此山灾便散,何须更问小行年。

白话文翻译:

在山的尽头,看到一片开阔的平原,心中感到喜悦,这里并不像林中那样看不到天空。只要走出这座山,烦恼自然散去,何必再去询问小小的行程岁月呢?

注释:

  • 山穷:山势到达尽头,指山路的尽头。
  • 平川:开阔的平地。
  • 不似林中:与在林中不同,林中遮蔽,无法看到天空。
  • 此山灾便散:指离开这座山,带来的烦恼和灾难也随之消散。
  • 小行年:小路上的行程和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格调高雅而闻名,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杨万里在诗中常融入对生活的感悟,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游历之际,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人走出山林,看到开阔的平原,心中顿时感到愉悦,表达了他对自由与开阔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从幽闭山林走向开阔平原的过程,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转变与感悟。开头两句“山穷喜见一平川”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喜,反映出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林中不识天”,显示出山林的局限与压抑。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突显了从压抑到解放的心路历程。

后两句“只出此山灾便散,何须更问小行年”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诗人通过走出山林,象征着摆脱烦恼与束缚,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诗中对时间的淡然处置,表现了他对人生旅途的豁达态度,传达了对生活的理解与洒脱。整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中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人倍感亲切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穷喜见一平川:山的尽头,看到一片开阔的平原,心中感到喜悦。
  2. 不似林中不识天:在林中被树木遮蔽,看不到天空,感到压抑。
  3. 只出此山灾便散:一旦走出山林,所有烦恼都将随之消散。
  4. 何须更问小行年:何必要再去询问行程的时光呢?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洒脱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山林与平原的对比,表现心境的变化。
  • 拟人:山与灾的关系,赋予自然以情感。
  • 简练:用词简练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以及对烦恼的淡然。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勇于走出束缚,寻找心灵的自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困境与束缚。
  • 平川:象征自由与希望。
  • :象征压抑与迷茫。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所追求的开阔与自由,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平川”指的是什么?

    • A. 山林
    • B. 开阔的平地
    • C. 城市
    • D. 河流
  2. 下列哪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洒脱态度?

    • A. 山穷喜见一平川
    • B. 不似林中不识天
    • C. 只出此山灾便散
    • D. 何须更问小行年

答案:

  1. B
  2.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望岳》中,诗人同样通过描绘山的壮丽来表达内心的豪情与抱负,而杨万里的这首诗则更侧重于对开阔空间的向往与内心的解脱。两者在主题上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前者更为豪迈,后者则显得柔和而清新。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香山篇 七哀诗 素云引为玄霜公子赋 宿瘤词 桑中妇操 大将南征歌 回上张太尉(一云“谢赐玳瑁笔见征楚国公碑 春侠杂词 春草轩 至正廿三年四月淮南王左相微行淞江步谒草玄阁夜移酒船宴阁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才难得 硬掁 年盛气强 包含喣的词语有哪些 徙木为信 世代书香 風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系考 白字旁的字 雕冰画脂 包含今的成语 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兀字旁的字 包含祧的词语有哪些 占者 鼻字旁的字 连缉 赋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