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2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27:04
我从灵洲来,惟见芳草渡。
兼葭随水远,旷野无立树。
挂席上真阳,好山忽无数。
好山如隐士,避世不自露。
不应官道傍,乃有见山处。
借识卫叔玠,未睹乐彦辅。
石峰难再得,舟过更回顾。
我从灵洲而来,只见芳草的渡口。
芦苇随着水流向远方,旷野中没有一棵树。
挂席上的阳光,映照着无数的好山。
这些好山就像隐士,躲避世俗而不自显露。
这山不该在官道旁边,能够见到的地方非常少。
我借着识得卫叔玠,未曾见过乐彦辅。
石峰难以再次得到,舟行经过时只得回望。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杨万里在游历过程中,目睹了秀丽的自然景观,感受到隐士般的山水之美,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从灵洲出发所见的美丽景致,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首句“我从灵洲来,惟见芳草渡”开篇即引入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兼葭随水远,旷野无立树”,进一步渲染了大自然的辽阔与孤寂,诗人似乎在这片旷野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诗中的“好山如隐士,避世不自露”,将山的形象与隐士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借助名士“卫叔玠”与“乐彦辅”,暗示自己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个人情感的融合,展现了一个愈发向往隐逸生活的诗人形象。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深刻关系,表达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灵洲代表什么?
“好山如隐士”这句诗的意思是?
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