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06
五歌 其四 雨夜
作者: 陆龟蒙 〔唐代〕
屋小茅乾雨声大,自疑身著蓑衣卧。
兼似孤舟小泊时,风吹折苇来相佐。
我有愁襟无可那,才成好梦刚惊破。
背壁残灯不及萤,重挑却向灯前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屋在雨夜中发出的声音,诗人躺在屋内,怀疑自己像是穿着蓑衣在雨中睡觉。房屋虽小,但雨声却很大,像是孤舟停泊,风吹着芦苇相伴。诗人心中满是愁苦,无法排解,刚刚做的好梦就被惊醒。背靠墙壁的微弱灯光,比不上萤火虫的光亮,诗人又重新挑起灯烛坐到灯前。
陆龟蒙,字子明,号浮云,唐代诗人。其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写雨夜、孤舟等意象。
这首诗写于雨夜,表现诗人在孤独的小屋中,因雨声而引发的思绪与情感。雨夜的氛围使得诗人感受到孤独与忧愁,正是唐代士人常常面对的心理困境。
《五歌 其四 雨夜》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人在雨夜中孤独的心境。诗的开头,“屋小茅乾雨声大,自疑身著蓑衣卧”,将诗人置于一个狭小的空间,虽然屋子小,但雨声却显得异常响亮,仿佛让人感到身临其境。这里的“自疑”透露出诗人的不安与焦虑,似乎自己已与外界融为一体,以至于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在屋内。
接下来的意象“兼似孤舟小泊时”,将孤独的情感进一步深化。孤舟在风浪中,象征着诗人漂泊的心境,风吹折的芦苇则成为他心中愁苦的伴侣。这种意象的运用,让人感受到自然与心情的紧密联系。
“我有愁襟无可那,才成好梦刚惊破”,诗人在梦中寻求片刻的安宁,然而梦境被雨声打破,回归到现实的愁苦中。此处的“愁襟”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社会动荡与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最后的“背壁残灯不及萤,重挑却向灯前坐”,灯光的微弱使得诗人更加感到孤寂,最终重回灯前,显示出一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也暗示着在无尽的孤独中,仍然保持着一丝希望和坚持。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忧愁展开,表现出诗人在雨夜中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揭示了唐代士人内心的无奈与追求宁静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蓑衣”是用来做什么的?
a. 保护身体
b. 装饰用
c. 用来捕捉鱼
诗人通过“孤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背壁残灯不及萤”这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a. 明亮的灯光
b. 微弱的光亮
c. 夺目的景象
陆龟蒙的《雨夜》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孤独感,但陆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情感流露,而李的诗则以历史为背景,展现了对过往的思索。通过这两首诗,可以对比出不同诗人对夜晚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