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3:32
偏赏中秋月,从古到如今。金风玉露相间,别做一般清。是处帘栊争卷,谁家管弦不动,乐世足欢情。莫指关山路,空使翠蛾颦。水精盘,鲈鱼脍,点新橙。鹅黄酒暖,纤手传杯任频斟。须惜晓参横后,直到来年今夕,十二数亏盈。未必来年看,得似此回明。
这首诗表达了对中秋明月的喜爱,传承自古至今。金风送爽,玉露清新,别具一番风味。各家门前的帘子都在争相卷起,谁家的乐声也不曾停歇,世间的欢乐足以令人陶醉。不要去指责那遥远的关山路,空让那美丽的蝉蛾皱眉。水晶盘中,盛着鲈鱼生鱼片,鲜甜的橙子点缀其中。温暖的鹅黄酒,轻柔的手在酒杯间传递,频频斟酒。须臾之间,晨星已横在天际,直到明年此时,我们的相聚,月亮的盈亏也会重复。未必明年能再见到,如今的明月如此美好。
作者介绍:朱敦儒,字子平,号惭愧,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婉约。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中秋佳节,正值团圆之时,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喜爱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欢愉,体现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水调歌头 其三 和董弥大中秋》是一首充满中秋气息的诗歌,朱敦儒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夜的美丽景象。诗的开头便设置了一个悠远的时间背景,强调了中秋月的久远与恒常,表现了人们对这一时刻的共同喜爱。接着,诗人以“金风玉露”描绘了秋天的清新,展现出自然之美。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是处帘栊争卷,谁家管弦不动”展现出中秋夜的欢愉气氛,仿佛每个家庭都在欢庆团圆,音乐声声不断。诗中提到的“水精盘,鲈鱼脍”则是对节日食物的细致描绘,反映了中秋节的饮食文化。
诗的后半部分则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须惜晓参横后,直到来年今夕,十二数亏盈”,表达了尽享当下的同时又带有对未来的思考,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与抒发人情之间找到了平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中秋节的明月展开,表达了对团圆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节日的气氛,也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风玉露”指的是哪个季节的气候?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中“水精盘”中盛着什么食物?
A. 鲈鱼脍
B. 蟹肉
C. 瓜果
D. 鸡肉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节日?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春节
D. 元宵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两首诗与朱敦儒的作品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丰富了中秋主题的诗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