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蓦山溪

《蓦山溪》

时间: 2025-07-29 08:27:49

诗句

夜来雨过,桃李将开遍。

策杖引儿童,也学人、随莺趁燕。

青天许大,多少好风光,一岁去,一春来,只恁空撩乱。

西池琼苑。

游赏人何限。

玉勒拥朱轮,各骋些、新欢旧怨。

都齐醉也,说甚是和非,我笑他,他不觉,花落春风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8:27:49

原文展示:

夜来雨过,桃李将开遍。策杖引儿童,也学人随莺趁燕。青天许大,多少好风光,一岁去,一春来,只恁空撩乱。西池琼苑。游赏人何限。玉勒拥朱轮,各骋些新欢旧怨。都齐醉也,说甚是和非,我笑他,他不觉,花落春风晚。

白话文翻译:

昨夜的雨过后,桃花和李花即将盛开。拄着拐杖引领孩子们,大家也学着黄莺和燕子一样欢快。青天是多么宽广,有多少美好的风光,一年又一年,一春又一春,竟然只是在空中让人感到迷乱。西池的琼苑,游玩的赏景的人真是无数。华丽的马车,驾着朱色的车轮,各自追逐着新的欢愉和旧的怨恨。大家都喝醉了,谈论着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在一旁笑他,他却没有察觉,花儿在春风中慢慢凋落。

注释:

字词注释:

  • 策杖:拄杖,指用来行走的杖。
  • :趁着,跟随。
  • 琼苑:指美丽的园林。
  • 玉勒、朱轮:形容华丽的马车,玉勒指马的装饰,朱轮指红色的车轮。
  • 和非:指的是事情的对与错。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桃李开遍”暗指春天的生机,以及“随莺趁燕”则体现了生物界的和谐与自然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字子华,号白石,宋代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和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蓦山溪》创作于春季,作者借春雨后的景象,表现对春天的喜悦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当时人们在繁华与淡泊之间的追求。

诗歌鉴赏:

《蓦山溪》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诗人在夜雨过后描绘出了一幅桃李盛开的美丽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开篇一句“夜来雨过,桃李将开遍”,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到来。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儿童的嬉戏与莺燕的飞舞,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开始反思这一切的短暂与虚无,“一岁去,一春来,只恁空撩乱”,这句揭示了人生的无常,春天的美好虽令人陶醉,但也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奈。最后部分的“都齐醉也,说甚是和非,我笑他,他不觉,花落春风晚”,进一步表明了人们在欢愉中对于对错的无所谓,反映出一种洒脱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来雨过,桃李将开遍:描写春雨过后,桃花和李花即将盛开的美景。
  2. 策杖引儿童,也学人随莺趁燕:描写老人与孩子们在春天的欢快场景,象征着生生不息。
  3. 青天许大,多少好风光:青天广阔,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4. 一岁去,一春来,只恁空撩乱:时间无情,春天虽美却让人感到心绪纷乱。
  5. 西池琼苑。游赏人何限:描绘西池美丽的园林,游玩的人数不胜数。
  6. 玉勒拥朱轮,各骋些新欢旧怨:华丽的马车,象征着人们追逐新欢旧怨。
  7. 都齐醉也,说甚是和非:大家都喝醉了,不再计较对错。
  8. 我笑他,他不觉,花落春风晚:我在一旁笑他,他却未察觉,花儿在春风中渐渐凋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勒拥朱轮”,用华丽的马车比喻人们的生活。
  • 拟人:如“花落春风晚”,赋予花儿生命情感。
  • 对仗:如“新欢旧怨”,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生命的短暂与对快乐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诗人在欢愉中感受到的无奈与洒脱,使得整首词具有深刻的情感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象征着青春和美好,春天的代表。
  • 儿童:象征着纯真与快乐。
  • 青天:象征着广阔与美好。
  • 琼苑:象征着人间的乐园与繁华。
  • 春风: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李”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青春与美好
    C. 无常

  2. 诗人通过“策杖引儿童”想表达什么? A. 老人与儿童的关系
    B. 孩子的顽皮
    C. 自然的美好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C. 对酒的赞美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朱敦儒的《蓦山溪》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朱敦儒更侧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多表达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珍惜。两者在风格上截然不同,一是哲理深邃,一是情感细腻。

参考资料:

  1. 《宋词鉴赏辞典》
  2. 《古典诗词解析与赏析》
  3. 《朱敦儒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朱师古龙图少卿帅潼川二首 其二 送朝士使虏 益公题三老图二首 巳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芗林五十咏 其四十一 听水亭 秋雨叹十解 已丑上元後晚望 雨後清晓梳头,读书怀古堂二首 自嘲白须三首 其二 木犀落尽有感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玄字旁的字 黯淡无光 包含雹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脓的词语有哪些 直节 夫子自道 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皿字底的字 灼艾分痛 巾字旁的字 真假难辨 呼救 八苦 异香扑鼻 霫霫 长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包含托的词语有哪些 比屋连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