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月十五月下作

《九月十五月下作》

时间: 2025-05-02 14:13:40

诗句

明月今又来,延月山窗开。

暗室如白昼,清辉洗尘埃。

篱落空庭影,亭亭松与梅。

挥毫染素翰,一字倾一杯。

昔人秉烛游,岂欲登蓬莱。

蓬莱在方寸,洒扫上琼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3:40

原文展示:

九月十五月下作
作者: 顾云阶 〔清代〕

明月今又来,延月山窗开。
暗室如白昼,清辉洗尘埃。
篱落空庭影,亭亭松与梅。
挥毫染素翰,一字倾一杯。
昔人秉烛游,岂欲登蓬莱。
蓬莱在方寸,洒扫上琼台。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亮又一次来到,
在山窗前拉开了窗帘。
黑暗的房间如同白昼,
清辉洗净了尘埃。
篱笆和庭院的影子空荡荡的,
高高的松树和梅树静立。
挥动笔墨,沾染在素纸上,
一个字倾注了一杯的情感。
昔日的人们提着蜡烛游玩,
岂是为了登上蓬莱仙境?
蓬莱就在心中,
只需打理好自己的琼台。

注释:

  • 延月:延展的月光。
  • 清辉:明亮的月光。
  • 洗尘埃:意指月光如水,能洗净尘埃,象征清净。
  • 亭亭:形容高耸的样子。
  • 挥毫:挥动毛笔写字。
  • 琼台:美玉制成的台子,象征理想的境界,常与仙境联系。

典故解析: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理想和逍遥的生活。
  • 昔人秉烛游:指古人夜游,借此表现对古代生活的向往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云阶,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可能创作于中秋时节,表达对明月的赞美与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中秋夜,月光洒满房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明月的光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形成了一幅明亮的画面,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明朗和清净。接着,诗人通过“暗室如白昼”的描写,表现出月光的强烈与纯净,似乎在暗示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随后,诗人描绘了庭院中松梅的影子,表现出一种孤寂而清雅的氛围,在这种宁静中,诗人开始挥毫作诗,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与热爱。最后两句“昔人秉烛游,岂欲登蓬莱”则引人深思,诗人借古人提蜡烛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强调理想不在遥远的仙境,而是在自己的心中,只需用心经营自己的生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写明月的再次来临,给人以明亮的感觉。
    • 第二联:暗室因明月而明亮,月光的清辉让尘埃消散。
    • 第三联:描绘庭院的宁静与自然,松梅的影子显得高雅。
    • 第四联:诗人挥毫作诗,字字句句都倾注了情感。
    • 第五联:提到古人夜游,反映对过去的怀念。
    • 第六联:强调理想生活在心中,不在遥远的仙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洗涤尘埃的清水。
    • 拟人:月光似乎有意识地洒入暗室。
    • 对仗:如“亭亭松与梅”,工整的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回归自然,追求理想,强调心灵的宁静与自我修养。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纯洁和理想。
  • 松与梅:代表高洁的品格。
  • 琼台:象征理想的生活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辉洗尘埃”意指什么?

    • A. 月光洗净了房间
    • B. 月光让心灵变得干净
    • C. 月光让人忘却烦恼
  2. “昔人秉烛游”中的“昔人”指的是?

    • A. 诗人自己
    • B. 古代人
    • C. 现代人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以月为主题,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描写月夜情景,寄托亲情。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九月十五月下作》:两首诗都以月亮为主题,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九月十五月下作》则更注重心灵的宁静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顾云阶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月亮的文化象征与意象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登汝南城楼 宿囊山怀坚师 句 其三 东岳云峰图 大观祭风师六首 早发 和王左司柳枝词二首 其二 滹沱河二首 代青楼观内家葬 拟杨铁厓小游仙(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裙的词语有哪些 匡制 羊字旁的字 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治丝而棼 一字旁的字 酒囊饭包 新淫之声 矜勇 方字旁的字 大放厥辞 厂字头的字 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麦字旁的字 韬光敛彩 梗命 知章知微 目睫之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