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1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8:03
夜雨不寐
作者: 禅一 〔清代〕
秋晚空山冷闭门,
湿云时复起岩根。
大都诗思因禅悟,
一半钟声带雨昏。
短榻横眠聊自适,
孤镫枯坐向谁论。
毕生消受清閒福,
惭愧难酬出世恩。
在秋天的夜晚,空山寂静,我关上门,四周冷清;湿润的云彩时而升起在山岩的根部。大多数时候,我的诗思来源于禅悟,而一半的钟声则伴随着雨声在昏暗中响起。我在短榻上横卧,聊以自适;孤独的灯下,我独坐,不知向谁倾诉。毕生享受这份清闲的福气,却感到无比惭愧,因为无法回报世间的恩情。
禅一,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禅宗思想为背景,注重内心修养与自然的和谐,风格清新淡雅。
此诗作于秋天的一个夜晚,诗人独处于空山,外界的寒冷与湿润的雨水引发了其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对禅理的领悟和对清闲生活的感慨。
《夜雨不寐》是一首极具禅意的诗作,诗人在秋天的夜晚,通过对空山、雨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在这份宁静中,诗人却感到一丝惆怅与惭愧,似乎在思考自己与世俗的关系。诗中“湿云时复起岩根”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变幻与生命的无常,而“毕生消受清闲福,惭愧难酬出世恩”则道出了诗人对清闲生活的珍惜与对外界恩惠的愧疚,体现出一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虽享受了清闲的福气,却也难以回报世间的恩情。这种思想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引发读者对生活与存在的深层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全诗围绕孤独、追求内心宁静与对世俗恩情的愧疚展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禅的领悟,表达了对清闲生活的珍惜与对世俗关系的反思。
诗人通过什么样的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
A. 明月
B. 湿云
C. 冰雪
D. 花香
“毕生消受清閒福”中,诗人对清闲生活的态度是?
A. 愤怒
B. 珍惜
C. 厌倦
D. 忽视
“孤镫枯坐向谁论”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理?
A. 快乐
B. 无奈
C. 兴奋
D. 愤懑
对比《夜雨不寐》与《静夜思》,前者更关注内心的哲学思考与禅境体验,而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流露。两者都体现了夜晚的孤独感,但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夜雨不寐》这首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