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1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8:45
赠李士云
王安石
李子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我闻大梵天,擎跨鸡孔雀。
执铃扬赤幡,浩劫净无作。
仕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
相与验其真,他年在寥廓。
这首诗是赠送给李士云的。李子山是个水乡的人,却常常住在城里。他的笔尖描绘出婀娜的姿态,但心灵和手法最初并未相交。我听闻大梵天,仿佛在高空中跨越着鸡和孔雀。执着铃铛摇动着红色的幡,浩劫来临时一切都显得无所作为。你有才华可以成就一番事业,这或许可以抚慰内心的寂寞。我们可以一起去验证真理,未来的岁月是在辽阔的天地间。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政治改革和文学成就闻名,主张“以文治国”,在词风上追求简练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正值他进行变法的时期。诗中寄托了他对朋友的关心,也反映了他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王安石的《赠李士云》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表达了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诗的开头“李子山水人,而常寓城郭”设定了李士云的身份,既有乡土的淳朴,又因生活在城市而增添了一层复杂性。接着,通过“毫端出窈窕”展示了李士云作为文人的才情,既有外在的美感,又隐含着内心的追求。
“我闻大梵天,擎跨鸡孔雀”一联则引入了佛教的意象,象征着一种超越尘世的追求,表达了一种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同时,“执铃扬赤幡”呈现出一种仪式感,暗示着在浩劫来临时,人的无力和无奈。
最后两句“仕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则是对李士云的期待,寄希望于他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慰藉内心的孤独感。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人的真挚祝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思熟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安石的《赠李士云》主要描述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大梵天”象征什么?
“执铃扬赤幡”这一句表现了什么意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苏轼在诗中均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王安石侧重于哲理与思考,而苏轼则更多展现了人情与生活的细腻。
推荐书目:
以上信息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赠李士云》这首诗的深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