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4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45:46
善哉行·伤古曲无知音
作者:贯休 〔唐代〕
有美一人兮,婉如青扬。
识曲别音兮,令姿煌煌。
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
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
欲赠之以紫玉尺,白银铛。
久不见之兮,湘水茫茫。
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宛如青扬般柔美。
她能识别曲调和音律,令她的姿态光彩照人。
她穿着绣袂,捧着琴,走进君子的堂前。
就像那萱草,使我忘记了忧愁。
我想要赠送她一把紫玉尺和白银铛。
但我已久未见她,湘水浩渺,愁绪无尽。
“萱草”出自《诗经》,常用于表达忘忧的主题。古人认为萱草有忘忧之功,常被用作比喻。诗中提到的“君子堂”,则体现了对高雅文化的向往。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因其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闻名。贯休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时期,社会文化活跃,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贯休的《善哉行·伤古曲无知音》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赞美与思念。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优雅与才华,尤其是“识曲别音”的描写,不仅突出女子的聪慧,也为整首诗增添了文化的深度。诗人用“绣袂捧琴”这一意象,展现了女子的高雅气质,仿佛她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存在,更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艺术气息的女性。整首诗在描绘美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尤其是“久不见之兮,湘水茫茫”一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去的惆怅。诗人通过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婉如青扬”比喻女子的美丽,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失去的惆怅,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诗词测试:
诗中“婉如青扬”形容的是谁的美丽?
诗中提到的“萱草”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人用什么来表达对女子的珍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