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末长兴寺作

《秋末长兴寺作》

时间: 2025-05-05 22:56:27

诗句

荒寺古江滨,莓苔地绝尘。

长廊飞乱叶,寒雨更无人。

栗不和皱落,僧多到骨贫。

行行行未得,孤坐更谁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2:56:27

秋末长兴寺作

原文展示:

荒寺古江滨,莓苔地绝尘。
长廊飞乱叶,寒雨更无人。
栗不和皱落,僧多到骨贫。
行行行未得,孤坐更谁亲。

白话文翻译:

在荒凉的古寺旁,江水缓缓流淌,地面上长满了莓苔,尘土早已绝迹。长长的走廊里,枯叶随风飞舞,寒冷的雨中没有一个人影。栗树上的果实已然皱缩掉落,寺里的僧人多得让人觉得骨头都快要贫血了。我在这里行走,却始终未能寻得归宿,独自坐着,竟然没有一个亲近的人。

注释:

  • 荒寺:指废弃或少人居住的寺庙。
  • 莓苔:一种苔藓植物,常生长在潮湿的地方,象征环境的荒凉。
  • 寒雨:指冷冷的雨,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皱落:形容栗子等果实因过熟而变得皱缩掉落。
  • 僧多到骨贫:形容寺庙里僧人数量很多,但生活困苦,几乎到了贫困的地步。
  • 行行行未得:反复强调自己行走的状态,暗示对归宿的渴求。
  • 孤坐:独自坐着,表现出孤独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孤独的思考,借助寺庙的环境表现了内心的沉重和对人际关系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是唐代的一位和尚和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868年,因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喜爱。他的诗常常融入佛教思想,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末时节,作者身处长兴寺,面对荒凉的环境,感受到孤独和贫乏,写下了对生命的思索和对人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秋末长兴寺作》通过描写一个荒凉的寺庙,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全诗的意境萧条,情感沉重。开篇“荒寺古江滨”,即将读者带入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古寺的荒凉与江水的缓缓流动形成鲜明对比,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接下来的“莓苔地绝尘”,更是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荒败,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尘世的喧嚣被隔绝。长廊中的“飞乱叶”和“寒雨更无人”则进一步强调了孤独感,秋天的凋零与寒冷的雨水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内心的孤寂愈加明显。

“栗不和皱落,僧多到骨贫”则转向生活的困顿,栗树的果实象征着生命的凋零,而僧人的贫乏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揭示。最后一句“行行行未得,孤坐更谁亲”表达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求和对人际关系的失落,形成了全诗情感的高潮。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人生的反思,体现了贯休作为一名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细腻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荒寺古江滨:描绘了古老寺庙的荒凉和其地理位置,给人以冷清之感。
  2. 莓苔地绝尘:指地面上长满了苔藓,显示出没有尘埃的宁静,反映出环境的荒废。
  3. 长廊飞乱叶:长长的走廊上,枯叶随风而起,表现出秋天的萧瑟。
  4. 寒雨更无人:寒冷的雨水中没有人影,突出了环境的孤寂。
  5. 栗不和皱落:栗树的果实因过熟而皱缩,象征生命的衰退。
  6. 僧多到骨贫:寺庙中的僧人多而生活困苦,揭示出寺庙的冷清与生活的艰辛。
  7. 行行行未得:反复强调行走的状态,表现出对归宿的渴望。
  8. 孤坐更谁亲:孤独地坐着,感受到没有亲近的人,情感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荒寺”比喻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凋零。
  • 拟人:寒雨与飞乱叶似乎在诉说环境的悲凉,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行行行未得,孤坐更谁亲”,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秋末的自然景象和寺庙的环境,表达了对孤独、贫乏以及人际关系渴望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与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荒寺:象征孤独与凋零。
  2. 寒雨:代表冷清与悲伤。
  3. 莓苔:象征荒凉与宁静。
  4. 栗子:象征衰败与无奈。
  5. 长廊: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体现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秋天的落叶
    B. 荒凉的寺庙
    C. 寒冷的雨水
    D. 生命的衰老

  2. 诗中“僧多到骨贫”表现了什么? A. 生活富足
    B. 生计艰难
    C. 寺庙热闹
    D. 人缘广泛

  3. 诗人通过哪些手法表现孤独情感? A. 比喻与拟人
    B. 对仗与排比
    C. 夸张与反问
    D. 隐喻与象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夜泊牛渚怀古》与《秋末长兴寺作》皆描写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孤独与思考。李白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对历史的感慨,而贯休则通过寺庙的荒凉表现对现实的失落与孤独。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相辅相成,但背景和主题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贯休诗文集》

相关查询

骂文士 蔡君谟即惠山泉煮茶诗欧阳公称其极有古人风格余暇煮茗泉上因用其韵非遂偷其格律也 寄王内悦先生时方待诏公车 赠开元寺隆上人 其二 赠开元寺隆上人 其一 喜陈少尹致仕还赋此奉寄 送张孝廉之京 夜雨 秋塘 寄虞衡王郎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鼠苗 借面吊丧 飞琼 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包字头的字 安于现状 巛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色字旁的字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骄结尾的成语 酉字旁的字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巧丸 蚁附蝇趋 界天 诗言志 刺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