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5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53:02
度石门山
作者:杜审言 〔唐代〕
石门千仞断,
迸水落遥空。
道束悬崖半,
桥欹绝涧中。
仰攀人屡息,
直下骑才通。
泥拥奔蛇径,
云埋伏兽丛。
星躔牛斗北,
地脉象牙东。
开塞随行变,
高深触望同。
江声连骤雨,
日气抱残虹。
未改朱明律,
先含白露风。
坚贞深不惮,
险涩谅难穷。
有异登临赏,
徒为造化功。
这首诗描绘了石门山的壮丽景色。高耸的石门像断崖一样,奔流的水从高空倾泻而下。道路在悬崖的半腰被束缚,桥梁倾斜在绝壁的涧中。仰望山顶,攀登的人们多次停息,骑马的人也只能从陡峭的地方通过。泥泞的道路拥挤着奔跑的蛇,云层笼罩着隐藏的兽群。北方的星斗闪烁,地脉向东延伸如象牙般。开阖之间随时变化,高深的地方与远望的景色相互交融。江水的声音与骤雨相连,阳光的气息与残留的彩虹相拥。朱明的律令并未改变,白露的风却已悄然袭来。面对这坚贞的险峻,深邃的地方难以穷尽。登高望远的体验与自然的造化,皆是难得的美好。
作者介绍:杜审言,字子美,号少游,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与律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流畅,常表现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审言的游历生涯,反映了他在石门山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壮丽与险峻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杜审言在《度石门山》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石门山的壮丽与险峻。诗的开头便以“千仞”形象化地描绘出山的高耸,紧接着“迸水落遥空”,让人感受到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壮观场面。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力。接下来的描写中,道路与桥的设定体现了自然环境的险恶与人类的渺小,尤其是“仰攀人屡息”这一句,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奈。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泥拥奔蛇径”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泥泞的道路,给人以直观感受;“星躔牛斗北,地脉象牙东”则通过天文与地理的对照,展现出辽阔的空间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的思考。最后的“有异登临赏,徒为造化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强调了造化的力量与人们对美的追求。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杜审言诗歌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艰险的思考,强调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以及自然的造化之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石门千仞”中“千仞”是什么含义?
A. 低矮
B. 极高
C. 平坦
D. 曲折
下列哪个意象代表了自然的险峻?
A. 云
B. 水流
C. 石门
D. 星斗
诗中提到的“牛斗”是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星星
C. 河流
D. 山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丽,却更强调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而杜审言的《度石门山》则以自然景观为主,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