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苏味道

《赠苏味道》

时间: 2025-05-07 22:39:07

诗句

北地寒应苦,南庭戍未归。

边声乱羌笛,朔气卷戎衣。

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

胡兵战欲尽,虏骑猎犹肥。

雁塞何时入,龙城几度围。

据鞍雄剑动,插笔羽书飞。

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

方期来献凯,歌舞共春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9:07

原文展示:

赠苏味道
作者:杜审言

北地寒应苦,南庭戍未归。
边声乱羌笛,朔气卷戎衣。
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
胡兵战欲尽,虏骑猎犹肥。
雁塞何时入,龙城几度围。
据鞍雄剑动,插笔羽书飞。
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
方期来献凯,歌舞共春辉。

白话文翻译:

北方寒冷的天气应该很苦,南方的守军还没有归来。
边地传来羌笛的嘈杂声,北风将戎衣卷起。
雨雪使关山变得昏暗,风霜使草木稀疏。
胡人的战争快要结束,但敌骑依然肥壮。
雁群什么时候才能飞入塞外,龙城又被围了几次?
骑在马鞍上,手握宝剑,笔耕不辍地写信。
皇帝的车驾将返回京城,朋友们在帝都欢聚。
期待着凯旋归来,歌舞共庆春天的辉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应苦:寒冷的北方应该很艰苦。
  • 南庭戍未归:南方的守边士兵还没有归来。
  • 边声:边境的声音,指的是战斗的声音。
  • 朔气:北风带来的寒气。
  • 胡兵:指敌方的士兵。
  • 虏骑:被俘的敌军骑兵。
  • 龙城:指长安,象征着都城。
  • 插笔羽书飞:以笔书信,传递消息。

典故解析: “龙城”指长安,古代的都城,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据鞍雄剑动”表达了将士们的英勇和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审言(约 720年-785年),字审言,号白溪,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洒脱,擅长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作品多表现边塞情怀、人生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中期,正值国家对外战争频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北地的寒冷和南方的戍守,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关心与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歌鉴赏:

《赠苏味道》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诗中通过描绘北方的寒冷和南方的战斗,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思念。诗的开头即以“北地寒应苦”引入,给人一种沉重的压迫感,仿佛能够感受到北方士兵在严寒中戍守的艰辛。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通过对“边声乱羌笛”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边疆战斗的急迫与混乱。同时,诗中对自然景象的刻画,如“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不仅增强了诗的画面感,也反映出战乱带来的不安和凋零。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期待与对友人团聚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地寒应苦,南庭戍未归:北方冷得很苦,南方的守军还没有回来。
  2. 边声乱羌笛,朔气卷戎衣:边境传来羌笛的嘈杂声,北风卷起戎衣。
  3. 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雨雪使得关山变得暗淡,风霜使草木稀少。
  4. 胡兵战欲尽,虏骑猎犹肥:胡人的战斗快要结束,但敌骑依然肥壮。
  5. 雁塞何时入,龙城几度围:雁群什么时候才能飞入塞外,龙城又被围了几次。
  6. 据鞍雄剑动,插笔羽书飞:骑在马鞍上,手握宝剑,笔耕不辍地写信。
  7. 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皇帝的车驾将返回京城,朋友们在帝都欢聚。
  8. 方期来献凯,歌舞共春辉:期待着凯旋归来,歌舞共庆春天的辉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拟人:如“插笔羽书飞”,赋予书信以生命,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在于表现对边疆战士的关怀,反映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地:象征艰苦的环境。
  • 羌笛:代表边疆的战斗声。
  • 雨雪、风霜:象征战争带来的自然凋零。
  • 雁塞:象征归乡的希望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北地寒应苦”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忧伤
    • C. 欢快
    • D. 愤怒
  2. 诗中“胡兵战欲尽,虏骑猎犹肥”意思是:

    • A. 战争即将开始
    • B. 战斗已经结束
    • C. 战斗即将结束,但敌骑依旧壮大
    • D. 胜利就在眼前
  3. “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表达了什么?

    • A. 对战斗的期待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和平的渴望
    •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凉州词》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关注,但更侧重于对国家政治的思考。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塞的壮美,但更侧重于个人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明日欲宿石门,未到而风雨大作,泊灵星小 文远叔挽词 芗林五十咏 其十 醉石 戏笔 十月四日,同子文,克信,子潜,子直,材翁 雪中讲堂赐酒二首 李与贤来访,自言所居幽胜,甚似剡溪。因以 走笔送济翁弟过浙东谒丘宗卿二首 溪边回望东园桃李 檐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尢字旁的字 见义必为 色胆如天 转斗千里 工字旁的字 偏伯 麻履 脱度 专权擅势 愚夫愚妇 一篑障江河 豆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凭临 辵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