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6:50
分野都畿列,时乘六御均。
京师旧西幸,洛道此东巡。
文物驱三统,声名走百神。
龙旗萦漏夕,凤辇拂钩陈。
抚迹地灵古,游情皇鉴新。
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
禹食传中使,尧樽遍下臣。
省方称国阜,问道识风淳。
岁晚天行吉,年丰景从亲。
欢娱包历代,宇宙忽疑春。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的繁华和皇帝出行时的盛况。诗中提到长安的地理位置,和时常出行的皇帝,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与富强。京师的西边是古老的历史,而洛道则是新的巡游之路。文物的传播和声名的远扬,使得百神皆知,龙旗在夕阳中飘扬,凤辇轻拂着钩陈。抚摸着古老的遗迹,游览的情感却是新的;山中日落时马儿散去,水边则让人想起钓鱼的人。禹王的食物传递着中原的使者,尧王的酒杯则遍及百官。各省称颂国运昌盛,问道之时更能识得风尚的淳厚。岁末天时吉祥,丰收的年景让人亲近。欢娱的气氛贯穿历代,令宇宙似乎都怀疑春天的存在。
作者介绍: 杜审言,字子美,号少陵,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是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风清新俊逸,内容多描写山水风景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反映了当时国家的繁荣与文化的昌盛。诗人以皇帝出行为题材,表达了对国家的祝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扈从出长安应制》以皇帝出行的场景为主线,展现了国家的盛况与历史的积淀。开篇通过“分野都畿列”,描绘出长安的地理环境,暗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后面提到的“文物驱三统,声名走百神”,则进一步强调了文化的传承与影响力。诗中“龙旗萦漏夕,凤辇拂钩陈”,将皇权的威仪与美丽的自然景色结合,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生动的氛围。
接下来的对仗句“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则通过对比,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生活的细腻。最后的“欢娱包历代,宇宙忽疑春”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宇宙自然相结合,形成一种宏大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在音韵和结构上都显得和谐,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气势磅礴又不失灵动。杜审言以此诗展现了自己对国家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体现了盛唐时期的文化自信与繁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国家繁荣、文化传承与自然美的赞美,展现了盛唐时期的自信与希望。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中的意象不仅描绘了当时的盛况,更反映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传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龙旗”象征什么?
诗中“岁晚天行吉”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的“山追散马日”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