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0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6:44
作者:孟郊 〔唐代〕
边地春不足,十里见一花。
及时须遨游,日暮饶风沙。
边疆地区的春天来得不够充分,十里路上才能看到一朵花。
所以我们应当及时出游,尽管天色已晚,风沙却仍然肆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春不足”与古时文人对于春天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敏感的情感相呼应,反映了诗人对边疆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感叹。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高远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多描绘生活中的艰辛与自然的细微之美,常表现出对人世的深刻思考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边疆地区,作者在朔方的生活经历使他感受到自然的孤寂与生命的短暂,促使他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邀花伴》通过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边疆春天的稀缺与诗人对游玩的渴望。开头的“边地春不足”直接点出环境的荒凉,边疆的春天来得不够充分,万物复苏的气息显得格外珍贵。接着“十里见一花”更是生动地描绘了边疆春意的稀疏,令人感受到自然的萧条与苍凉。诗中“及时须遨游”传达出一个急迫的情感,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环境艰苦,但只要有春花的存在,就值得去追寻和珍惜。
而最后的“日暮饶风沙”则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接受,日暮的到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风沙的肆虐则提醒着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脆弱。整体上,这首诗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时光的深切感悟,富有哲理和启迪意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边疆的春天为背景,表达人生短暂,春光难得的主题,激励人们珍惜当下,享受自然之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边地春不足”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及时须遨游”强调了什么?
“日暮饶风沙”中“风沙”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孟郊的诗更强调个体在边疆的孤独感,而王之涣则表现出一种宽广的视野与豪情。两者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哲理与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