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6:2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6:24:19
大隐坊
作者:孟郊
卑静身后老,高动物先摧。
方圆水任器,刚劲木成灰。
大道母群物,达人腹众才。
时吟尧舜篇,心向无为开。
彼隐山万曲,我隐酒一杯。
公庭何所有,日日清风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诗人认为,平静的生活会使人安详老去,而强大的物质欲望则会先摧毁人。方圆的水可以承载任何器具,而坚韧的木材最终也会化为灰烬。大道是万物的根源,真正的贤者胸怀众多才华。时常吟诵尧舜的诗篇,心灵向往无为的境界。那隐秘的山中曲折蜿蜒,而我只想在此酌酒一杯。公庭上又有什么呢?每日都有清风拂面而来。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孟东野,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河南,因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世推崇。孟郊在诗歌创作中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其风格往往带有浓厚的抒情性质。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希望通过隐居来逃避世俗的纷扰,追求一种清净无为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大隐坊》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哲学思考。诗人在开篇就以“卑静身后老”引入主题,强调了宁静与淡泊的生活对人生的重要性。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物欲的无常,暗示不应过于追求名利,以免被其摧毁。诗中“大道母群物”引导读者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强调了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性。
在“时吟尧舜篇,心向无为开”中,诗人通过古代贤君的诗篇,表达了对无为而治的理想向往,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状态。最后两句“彼隐山万曲,我隐酒一杯”不仅表明了诗人的隐逸生活愿望,也传达出一种洒脱与自在的情感,表明即使身处世外桃源,也可享受生活中的简单乐趣。
整首诗意蕴丰富,既有对世俗的批判,又有对隐逸生活的崇高理想,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强调了内心宁静与道德智慧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学思考。
诗人认为什么样的生活会使人安详老去?
“大道母群物”中的“大道”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尧舜”主要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