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2:34
栏干十二,倚遍还重倚。一曲一般愁,对芳草伤春千里。绮窗深处,还解忆人无,碧云辞,红叶字。曾仗东风寄。缭墙深院,无路通深意。纵使得新声,又争知相如名字。从来风韵,潇洒不禁愁,捻梨花,看菊蕊。应也成憔悴。
在栏杆上倚靠了十二次,依然重复着倚靠。一曲相同的愁绪,让我对芳草感到无尽的春天伤感。绮窗深处,是否还记得那个人的身影,碧云告别,红叶留下字迹。我曾借着东风寄情。环绕的墙壁和深院,无法传达我的深情。即便有新的声音,又怎能知道相如的名字。从古至今的风韵,潇洒中难免愁苦,捻着梨花,赏着菊蕊,应该也会因此变得憔悴。
《蓦山溪》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春景的感伤和对往昔情感的追忆。开头“栏干十二,倚遍还重倚”,便透出一种无奈与执念,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使得他屡屡倚靠,仿佛在寻找一种安慰。接下来的“对芳草伤春千里”,通过对芳草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春日的愁绪,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却因诗人的孤独而变得伤感。
“绮窗深处,还解忆人无”,此句引入了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人在华美的窗户内,内心却感到孤独和思念。碧云和红叶的意象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唯美而又哀伤的情感。最后,诗人以“纵使得新声,又争知相如名字”结尾,强调了文人情怀的深邃与无奈,尽管新事物层出不穷,但对过去的情感依然无法忘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与深刻,既有对春天的感伤,也有对人事的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感伤和对往昔人事的怀念。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与深刻,反映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执念与无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晁端礼与李清照的作品,均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但李清照更多地体现女性的细腻与柔情,而晁端礼则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深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