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8:4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8:49:06
出塞二首·其一
作者: 王昌龄 〔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在秦朝时的明月下,汉朝的边关依旧屹立,
万里长征的士兵们还未归来。
只要有龙城的飞将军在,
就不会让胡人骑马越过阴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昌龄,字少伯,号季凌,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和宫廷诗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边疆士兵的关怀和对国家的忧虑,擅长运用雄浑的语言表达壮阔的情感。
创作背景
《出塞二首》是王昌龄在边疆地区所作,表达了对征战士兵的关切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唐代正值对外征战频繁,诗人通过描绘边关的月色和士兵的归期,表现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出塞二首·其一》以极其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开头两句描绘了历史的沧桑,秦汉之际的明月照耀着边关,暗示着长久以来的战争与和平的变迁。诗中提到“万里长征人未还”,不仅表达了士兵的思乡之情,也反映了战争带来的无奈与辛酸。
后两句则转向对将领的歌颂,强调了“飞将”的重要性。“龙城飞将在”是一种对英雄人物的寄托,表现出对将领的信任与期待。在这里,飞将军不仅是勇猛之士的代表,更是国家安宁的保障。最后一句“不教胡马度阴山”,则是对敌人的威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坚决捍卫和对士兵的鼓舞。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有现实的紧迫感,充分展现了王昌龄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题围绕战争、思念与爱国情怀展开。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和对将领的信任,体现了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飞将”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李广
C. 王昌龄
诗中“万里长征人未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思乡之情
B. 对敌人的恐惧
C. 对和平的渴望
“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马”指的是哪种人?
A. 汉人
B. 匈奴人
C. 唐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出塞二首·其一》,感受其历史渊源及艺术魅力。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