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2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25:57
采莲曲二首
作者:王昌龄(唐代)
吴姬越艳楚王妃,
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
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全诗翻译:
吴地的美女比楚国的王妃还要漂亮,
她们在湖面上争相划着莲舟,水波荡漾,衣裙湿透。
来时在码头的花朵热情地迎接,
采完莲花后,明月将我送回。
荷叶裁成的裙子与水面相映成趣,
芙蓉花在脸旁盛开。
她们在池中嬉戏,难以看见身影,
听见歌声才意识到有人到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吴姬”和“楚王妃”都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美人象征,体现了诗人对女性美的赞美与追求,表现了当时社会对美的崇尚。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子安,号少陵,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咏史诗,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诗人以美丽的女子和莲花为主题,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采莲曲二首》是王昌龄描绘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佳作。全诗通过描绘吴地女子在莲花丛中的嬉戏,展现了她们的风采与娇美,诗中富有生活气息,寓意深远。开头两句,诗人以“吴姬越艳楚王妃”引出,立刻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美丽的女子上,增强了诗的吸引力。接下来的描写,水面上荡漾的莲舟,水湿的衣裙,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水乡的柔美与生动。诗的意境通过“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进一步深化,描绘出一种自然与人相融的和谐景象。
荷叶与裙子的对比,暗示了自然与人造美的结合;而“芙蓉向脸两边开”则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女性的美丽与自然的美景交相辉映。最后两句“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则增添了情感的层次,使得诗歌在轻快的表面下,透出些许的幽静与神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女性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营造出一种轻快而浪漫的气氛。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感的江南水乡画面。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吴姬”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女子?
A. 楚国
B. 吴国
C. 齐国
填空题:诗中“荷叶罗裙一色裁”表现了____与自然的和谐。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场景是欢快与轻松的。(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书籍可供深入了解王昌龄及其诗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