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安仁县权令主簿同蔡尉见访二首 其一

《过安仁县权令主簿同蔡尉见访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10 04:06:54

诗句

莽莽缠兵气,蓬茅庇一邱。

尚看蒙赤帻,不复卧黄紬。

抱牍杭凫鹜,徵租聚沐猴。

黄昏更萧瑟,风雨啸鸺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06:54

原文展示

莽莽缠兵气,蓬茅庇一邱。
尚看蒙赤帻,不复卧黄紬。
抱牍杭凫鹜,徵租聚沐猴。
黄昏更萧瑟,风雨啸鸺鹠。

白话文翻译

这片战乱的气息弥漫,茅草掩映着一座小丘。
我仍旧看到那戴着红头巾的人,不再躺在黄丝的衣裳上。
手握公文,像是捕捉野鸭,征收租税,聚集着像沐猴般的人们。
黄昏时分愈显萧条,风雨中啸叫着鸺鹠的哀鸣。

注释

  • 莽莽:形容气势浩大,广阔的样子。
  • 缠兵气:指战争的气息,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 蓬茅:指一种野生的草,形容环境的荒凉。
  • 蒙赤帻:指戴着红色头巾的人,可能指士兵或农民。
  • 卧黄紬:指躺在黄丝织物上的人,暗指安逸的生活。
  • 抱牍:手握公文,指的是官员的工作。
  • 杭凫鹜:比喻捕捉野鸭,描述官员的职责。
  • 徵租:征收租税。
  • 聚沐猴:形容一群人在一起,或许暗指一些无所事事的人。
  • 黄昏:指一天的结束,象征着日暮时分的凄凉。
  • 啸鸺鹠:鸺鹠是夜鸟,风雨中它的叫声显得更加悲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觌,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写景抒情、描绘社会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战争后的景象,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民众的苦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战乱后的小县城的景象。首句“莽莽缠兵气”即点明了时代背景,紧接着的“蓬茅庇一邱”则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出荒凉与无助,显示出在战争中人们生活的艰难。诗人运用“尚看蒙赤帻”来描绘那些仍在努力生活的人,他们不再奢求往日的安逸,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坚韧的生存态度。

“抱牍杭凫鹜,徵租聚沐猴”两句则描绘了官员的辛苦与民众的困窘,隐喻了官员与底层百姓之间的距离与隔阂。在这种氛围中,黄昏的萧瑟与风雨中的哀鸣更是加重了整首诗的悲凉感。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对现实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莽莽缠兵气”:描绘战争的气息,气氛沉重。
    • “蓬茅庇一邱”:自然环境的荒凉,隐喻人们的生活。
    • “尚看蒙赤帻”:描绘仍在努力生活的人。
    • “不复卧黄紬”:不再享受安逸的生活。
    • “抱牍杭凫鹜”:官员的职责与百姓的生活。
    • “徵租聚沐猴”:征收租税与百姓的无奈。
    • “黄昏更萧瑟”:黄昏时分,加重了忧伤的氛围。
    • “风雨啸鸺鹠”:自然的悲鸣,反映人们的苦闷。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鸺鹠”的啸叫生动描绘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苦难与对生存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思考。

意象分析

  • 莽莽:象征战争的浩大与无情。
  • 蓬茅:代表自然的荒凉与人类的脆弱。
  • 黄昏: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鸺鹠:夜的哀鸣,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莽莽缠兵气”指什么? A. 自然景象
    B. 战争的气息
    C. 生活的安宁

  2. “尚看蒙赤帻”描绘的是什么样的人物? A. 享乐者
    B. 努力生活的人
    C. 官员

  3. “黄昏更萧瑟”中“黄昏”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快乐的时光
    B. 生命的结束与无常
    C. 白天的延续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对比孙觌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苦楚,但杜甫的诗更为直接地抒发了对国家的忧虑,而孙觌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个体的无奈与苦闷。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品令 清明夜,梦酒间唱田不伐映竹园啼鸟乐 品令(新秋) 品令(族姑庆八十,来索俳语) 品令 次梅苑词韵寄远 品令 品令 早雁 品令 品令 寿谭公植提学九月十日 品令·急雨惊秋晓 品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皿字底的字 古结尾的成语 齿字旁的字 略知一二 僶俛从事 生遂 鼍窟 途途是道 成败论人 削迹 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没探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火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知我罪我 见字旁的字 短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