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别齐安税务窗竹二绝

《别齐安税务窗竹二绝》

时间: 2025-05-10 07:04:57

诗句

随流泛梗虽无定,别渚栖鸿亦有情。

为问竹窗清夜月,从今谁解听秋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04:57

原文展示:

别齐安税务窗竹二绝 张耒 〔宋代〕

随流泛梗虽无定,别渚栖鸿亦有情。 为问竹窗清夜月,从今谁解听秋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像浮萍随水漂流虽然无定所,但离群的鸿雁在沙洲栖息也怀有情感。试问在竹窗下清夜赏月的情景,从今以后谁还能理解秋声的意义。

注释: 字词注释:

  • 随流泛梗:比喻漂泊无定,梗,指浮萍的茎。
  • 别渚栖鸿:离群的鸿雁在沙洲栖息,渚,水中小块陆地。
  • 有情:怀有情感。
  • 竹窗:竹制的窗户,常用来形容清幽的环境。
  • 清夜月:清静夜晚的月亮。
  • 秋声:秋天的声音,这里指秋天的萧瑟之感。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随流泛梗”和“别渚栖鸿”都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漂泊和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汉族,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此诗可能是在他任职齐安税务期间,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张耒任职齐安税务期间所作,通过对窗前竹子和夜晚月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秋声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和孤独的深刻感受。首句“随流泛梗虽无定”用浮萍随水漂流的意象,比喻人生的不定和漂泊;次句“别渚栖鸿亦有情”则通过离群鸿雁的意象,表达了即使孤独也怀有情感的复杂心情。后两句通过对竹窗清夜月的描绘,引出对秋声的思考,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和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随流泛梗”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漂泊不定。
  • 次句“别渚栖鸿亦有情”则通过鸿雁的意象,表达了即使孤独也怀有情感的复杂心情。
  • 后两句通过对竹窗清夜月的描绘,引出对秋声的思考,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随流泛梗”和“别渚栖鸿”来比喻人生的漂泊和孤独。
  • 拟人:将鸿雁赋予“有情”的特质,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和孤独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随流泛梗: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
  • 别渚栖鸿:比喻孤独但怀有情感。
  • 竹窗清夜月:描绘清幽的环境,引出对秋声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随流泛梗”比喻什么? A. 人生的漂泊不定 B. 自然界的风景 C. 社会的变迁 D. 历史的进程

  2. “别渚栖鸿亦有情”中的“有情”指的是什么? A. 鸿雁有感情 B. 诗人有感情 C. 自然界有感情 D. 社会有感情

  3. 诗中“竹窗清夜月”描绘的是什么? A. 热闹的场景 B. 清幽的环境 C. 繁忙的都市 D. 广阔的田野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
  • 王维的《竹里馆》: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幽环境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别齐安税务窗竹二绝》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但张耒的诗更多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背景。

相关查询

出塞曲 述悲 中庭纳凉二首 其二 自嘲 失调名 出游 闲咏 记梦 病小减复作三首 其三 江上散步寻梅偶得三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香字旁的字 壮泉 包含缎的词语有哪些 鼠字旁的字 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皆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汩漱 耒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急急忙忙 落水管 骑驴倒堕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浓谲 操之过激 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丨字旁的字 唾手可得 满口之乎者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