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2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27:22
木兰花令
作者: 张尔田 〔清代〕
繁华催送。人世恍然真一梦。
何处笙歌。水殿风来散败荷。
饥乌啄肉。回首都亭三日哭。
国破城空。残照千山泪点红。
繁华的景象催人离去,
人世间恍若一场梦。
何处还有笙歌声,
水殿的风吹散了败落的荷花。
饥饿的乌鸦啄食尸肉,
回首都亭,已哭了三天。
国家破碎,城池空虚,
夕阳的余晖映照千山,泪点成红。
作者介绍:张尔田(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文人雅士,以情感真挚和语言优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的时期,国家破碎、民生苦难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眼前的景象,表达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木兰花令》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从繁华到衰败的过程。诗的开头“繁华催送”便引人入胜,瞬间拉开了一个充满对比的画面。诗人以“人生恍若一梦”来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仿佛所有的繁华终究会消散,留下的只有梦幻般的回忆。接着,诗中提到“水殿风来散败荷”,则是对美好事物的失落感叹,象征着生命中的无奈和流逝。
“饥乌啄肉”这一句,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残酷和现实的严酷,乌鸦的饥饿不仅是对生存的直接描写,更是隐喻着社会的动荡与悲惨。时光流逝,诗人回首都亭,恍若置身于三日的悲泣中,反映出对往昔的无限追忆和失落。
最后,“国破城空”一句极具力量,直接切入诗的主题,国家被战争破坏,城市空无一人,历史的悲剧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残照映照下的“千山泪点红”,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对人间离愁别绪的感慨,泪水与夕阳交相辉映,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繁华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无奈的感叹,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繁华催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实的接受
答案:A
“饥乌啄肉”中的乌鸦象征什么?
A. 欢乐
B. 生命的艰难
C. 友谊
答案:B
“国破城空”这一句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国家繁荣
B. 战争后的破败
C. 生活的美好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理解,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欣赏这首《木兰花令》,感受到诗人深切的情感与历史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