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3:12
双声子
作者:柳永 〔宋代〕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
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
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
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
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
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晚天的景色显得萧索,孤独的蓬舟踪迹已断,乘兴而来的我划着兰舟东游。
三吴的风景,姑苏的台榭,暮霭初收,显得格外迷人。
曾经的夫差旧国,如今香径已消失,徒留荒丘。
繁华的地方,现在寂寞无声,只能听见麋鹿的呦呦叫。
想当年我曾经运筹帷幄,决战沙场,图谋王者之霸业,未曾停止。
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给了范蠡的扁舟。
再看昔日的历史,唉,徒然载满了当年的风流。
斜阳映照下,暮草茫茫,尽成了万古的遗愁。
作者介绍:柳永(987-1053),字耆卿,号雪堂,北宋著名词人,与李清照并称,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多描写个人情感和生活,语言清新、流畅,常用白话,使其更易于传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柳永晚年,历史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交织,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切思考。
这首诗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对往日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情感深邃而细腻。开头部分描绘了晚上的萧索景象,结合“断蓬踪迹”暗示了作者的孤独和漂泊。在描绘三吴风景时,诗人通过“姑苏台榭”的描写,展现了江南的美丽与诗意,然而“牢落暮霭初收”又为这种美丽蒙上了一层愁苦的面纱。
接着,诗中提到“夫差旧国”和“繁华处,悄无睹”,显示出历史的沧桑与繁华的落寞。这里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人生的感慨。诗人在回忆往昔的同时,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惋惜,似乎在感叹自己当年的雄心壮志如今已成空谈。
最后,斜阳映照下的“暮草茫茫”不仅是景象的描绘,更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柳永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理解,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感慨,表达了人对时光流逝、繁华易逝的无奈与伤感,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柳永的“夫差旧国”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曹操
B. 夫差
C. 汉武帝
“斜阳暮草茫茫”中,斜阳象征什么?
A. 繁华
B. 生命的无常
C. 战争
此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愤怒
C. 愁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